英语学习网

Study English at Home

首页 | 托福(TOEFL) | 雅思(IELTS) | GMAT | GRE | 签证/留学/移民 | 工作求职 | 英语资料 | 英语作文 | 英语考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生活 > 正文
流浪者的足迹--澳洲/加拿大/美国加州生活随感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2 字体: [ ]

(1) 登陆上海滩

兄弟姐妹好, 我住在洛, 经常上文学城。 确实是个交流的好地方, 曾获得过很多有用的信息。 常看到一些讨论澳大利亚, 加拿大, 美国生活的话题, 因为我在这几个地方都曾生活过, 颇有些感受, 正好这些天工作不忙, 借机写篇文章,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亲身经历, 也和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共同追忆一下曾走过的日子。

我毕业于XXXX大学, 一所还算可以北方的学府, 毕业后分在一所国营电厂, 干了不到一年, 便被现实的社会打破曾有的天真设想。 这个时候受朋友的启发, 产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想读个英语班会有帮助, 便打电话给上海一哥们--大学时我下铺的兄弟, 毕业后分配在江南造船厂。 这小子也正工作清闲, 巴不得我去陪他打网球, 於是我索性干脆辞职, 背上网球拍, 搭上由大连至上海的客船, 经过38小时的航行登陆上海滩。

借住在朋友的厂单身宿舍里, 依旧住他上铺。 穿上他的厂服,摇身一变, 成为庞大江南造船厂的一分子, 厂服就是通行证, 骑着56元买的破自行车厂内外畅通无阻,朋友有空调的办公室也成了我夏日夜读的最佳选择。 报读了前进业余进修学院晚上的英语班, 白天或者在宿舍看书, 练听力, 或者到附近的二医大图书馆看书。 生活并不枯燥, 隔壁宿舍有好几个同级造船系的哥们, 有时一起打网球, 喝酒, 看看电影, 又找到昔日大学时自由的感觉。

楼下是天天喧闹的瞿溪路菜市场, 买菜, 做饭成了我舒缓学习压力的法宝, 上海人称之“马大嫂”-- 买菜,打饭,烧菜。 上海确实是有活力的城市, 淮海路, 南京路永远是川流不息的人流, 灯火辉煌。 这些年来又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难怪上海人来到国外都说国外土。 上海也是一个人才济济的都市, 印象最深的是我GRE班的老师, 叫许道正,当时30岁左右, 貌不惊人, 是上交大的数学老师, 却经常被邀请给外语学院的老师培训, 当时一直试图冲击GRE, GMAT的满分, 水平之高, 令人难以致信。 然而上海的气候是北方人难以适应的, 冬天气温不太低, 很少低于0度, 但因为湿度大, 室内大多没有暖气, 只觉得到处冰冷彻骨。 夏天则闷热难当, 动一动就是一身汗。 我是全楼我唯一知道购置床头风扇和电毯的人, 曾被大夥儿引以为笑谈。 江浙一带的人确实有惊人的气候适应能力, 是北方人远远不及的。

攻读GRE大概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艰苦强度最大的学习了, 先是背GRE词汇字典, 考前2个月一天做一套GRE试题, 在二医大静静的图书馆里 ,对好表, 3小时一气呵成之后, 大脑已是麻木了。 下午再对答案分析试题。 记得考完GRE后过度兴奋的我在宿舍走廊里大叫,引得楼里的人都走出来看。

经过一年刻苦的学习, TOFEL, GRE 成绩还可以。当时的目标是UC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洛杉矶) ,不过看美国签证太难, 便目光转向澳大利亚, 很快拿到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的 OFFER, 签证也顺利。

(2) 留学澳洲

我是在1996.3.1踏上澳洲土地的, 清楚记得飞机过海后在荒无人烟的荒漠上空飞行了很久才看到绿色, 降落时, 天空有些阴阴的,打令港(DARLING HARBOR)和醒目的白色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清晰可见。 头一次出国, 对国外还没什么概念, 除了一点新鲜外没特别的兴奋。 反而有点失望, 见不到想象中的高楼大厦。 刚开始住在一同乡家里, 地处悉尼最乱区CABREMATA (越南城),在地铁站随处可见服饰怪异的越裔游荡, 后来知道是臭名昭著的越青黑帮, 就在这不久之前, 他们刚枪杀了一位作对的警长。在地铁站有时可看到刚吸完毒摊在地上的白人流浪汉。 其实后来知道这个区是特殊的,总体上澳洲是很安全的。

到学校注册后, 认识了两位也从中国来的同学, 相约一起租了个TWO BEDROOM APARTMENT,离学校很近。 慢慢开始认识澳洲的美丽, 悉尼 是个极有特点的城市,太平洋蜿蜒曲折伸入大陆形成内陆海, 与城市天然合一。 悉尼大桥把南北悉尼连接起来, 悉尼歌剧院则坐镇桥头,画龙点睛, 增加无穷韵味。 悉尼的美丽洁净和碧蓝的天空, 是我后来住过的去过的北美大城市, VANCOUVER,TORONTO,LOS ANGLELES,SAN FRANSICO,圣地亚哥,和一些美国东部的城市NEW YORK, CHICARGO,费城都无法媲美的。 DARLING HARBOUR每年一度的NEW YEAR FIREWORK SHOW是一大胜观, 将近30,40万人会前来观看, 烟火表演持续一小时,与悉尼大桥, 悉尼歌剧院交相辉映, 壮观异常, SHOW后人流涌动, 撤离CITY (澳洲称CITY, 北美叫DOWN TOWN),又是一奇观。 悉尼的公共交通也是我所居住过和到访过的城市中最发达的,地铁网以CITY附近的CIRCLE为中心向往延伸,四通八达,公交BUS网普及城市的几乎每个角落。

由於内陆海的缘故, 大大小小的BEACH遍布全市。 我住的地方离一个叫COOGEE BEACH很近, 经常去晒太阳, 游泳, 冬天也不间断。 在南半球的热带地区海岸JELLY FISH对游泳者是个威胁, 有一次被JELLY FISH(水母)蜇了, 现在还有疤在臂上。 从UNSW大学的家到COOGEE BEACH是五分钟自行车程, 小巧玲珑的沙滩有500M长, 两边是突起的峭壁山崖, 拾级而上俯瞰, 碧海白沙, 水天一色。 夏天时阴晴无常, 躺在沙滩上, 有时会看到乌云伴随着若隐若现的彩虹从海远方缓缓压来, 几分钟的狂雨后, 天空又是碧蓝无痕, 海鸟盘旋, 头一次体会被美丽镇摄的感觉。 留学澳洲的两年, 由於经济缘故, 仅去过墨尔本, 堪培拉,不里斯班, 黄金海岸。而其它的名胜, 大煲礁, 南澳,中部沙漠大岩石, 是我下次故地重游的目标。

提起澳洲, 中国人普遍认为是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 其实大部分的澳洲人是非常忠厚友好的, 我本人没遇到过不好的经历, 但是听说过别人有当街被骂滚回家的的遭遇。 当时还有一红发恶妇POULIN HANSEN成立ONE NATION PARTY排斥亚裔移民, 刚巧最近有天听洛杉矶中文1300AM新闻, HANSEN由於拉选票舞弊, 被判三年监禁, 令我欢欣不已。 我对种族歧视的看法是这样的, 当一个地方的某一族裔远远占多数, 冲突是必然的, 而越是多种族混杂的地方, 越平等互利, 我后来到加拿大, 美国加州后对此感受更深。 在澳洲操一口浓重口音的白人占人口的90%, 土著人ABORGANIAL是不争气的民族, 依靠政府凭早年对他们的残忍压制的反省而给予的高福利生活在中部的自治区。 悉尼 CITY (澳洲称CITY,北美叫DOWN TOWN) 的一个土著人聚居区也是治安很差,一同学曾在那被光天化日抢走钱包。

澳洲总体上是个宽容开放平和的国度, 3月1日是每年一度的南半球同性恋连大游行, 胜况空前。 悉尼 的 KING CROSEE 区是世界十大红灯区之一。 在北美是见不到这种地方的。 该区也是旅游者聚集的地方, STRIPE CLUB林立, 商业很兴隆, 我曾在那里的一家礼品店打工做CASHIER, 每天看到五花八门的人物, 不过还是安全的, 偶尔会有人偷东西, 可能拿来换钱买毒品, 有土著人,有白人 。 总之近两年澳洲留学生涯有身居异乡的酸触, 偕友出游的快乐, 打工读书的辛苦, 阳光沙滩的享受。一言难尽。

读书期间办好了加拿大移民, 那时(1997.3) 是最容易的阶段, 是自己到CITY的加拿大驻悉尼大使馆申请的, 只交了500澳元的申请费, 登陆费预交900多澳元。 你都不敢相信审批速度多么快, 从把材料交全到拿到移民局邮来的体检表仅仅用了3个星期, 这意味着免掉了面试, 如体检合格就可在三个月内拿到移民纸, 果然几个月后如愿以偿。 当时也可以申请澳洲移民的, 但这个国家除了让我感叹它的美丽之外并没有让我产生太多留恋的情愫, 对一个心中充满梦想的年轻人, 是个过於宁静的地方。 拿到加拿大的移民纸后, 已经是归心似箭了。 回到祖国和家人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十五过后踏上了奔赴又一异乡---加拿大的行程。

(3) 谋生加拿大

那是1998年3月, 提前了几天先到北京, 一是会会几个分在北京的大学哥们, 二是想在北京找工作试一试, 当时就知道加拿大找工作难, 我又几乎没什么工作经验, 只是混了张工程硕士文凭, 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所以想在北京混点专业经验, 给自己找点自信。 同学带我去了展览馆的一招聘会, 当时就傻了眼, 人山人海, 好不容易挤进递了几个简历之后, 已是汗流浃背。 这次经验彻底打消了在国内找工作的念头, 知道人山人海中找工作的人比我强的人太多了, 还是去加拿大混混试试吧。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 登上了飞往温哥华的飞机。

当地时间中午抵达, 一进机场便去买去多伦多的机票, 因为有朋友在哪儿, 听说工业相对要发达, 我是学工程的, 机会能多一点。 外面下着小雨, 没有心情出外看看, 四年后的一天也到访VANCOUVER, 不幸的是也赶上阴雨连绵的天气, 加上同样是忐忑的心境, 没有心情和机会去太多体验这座加拿大西岸城市的美丽。 下午4点登机, 向东飞行了3,4小时, 由於3小时时差, 到达TORONTO已已是10点多了。 办完出境手续, 乘出租车到DOWN TOWN朋友的家里已经半夜了。

TORONTO的第一印象便是脏乱, DOWN TOWN的建筑物和街道有些陈旧, 灰蒙蒙的, 初春的天气有一些寒意, 买了辆自行车, 接着办妥了每个新移民的例行公事, 健康卡, 银行帐号, 找房子。 下一步便是最头疼的任务了--找工作。 这下子看出区别了, 一个同时期来的电脑专业的朋友在登陆后的第一个星期就在一招聘会上拿到OFFER, 而我的专业HEATING&AIR CONDITIONING职位寥寥无几。 得知一些新移民一来就转行读电脑学校, 我已厌倦了读书生涯, 决心找下去。

记得第一个INTERVIEW是在一偏远的小镇, 坐了近3小时的公共交通, 倒了4,5趟车, 离INTERVIEW时间20多分钟的时候我还在等下辆公车, 一咬牙搭了辆TAXI,终於按时到达。 两位白人ENGINEER面试了我近一个小时。

交流很差, 由於我没什么工作经验, 他们说的东西又有很多专业词汇, 有时我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他们可能开始对我冀望颇高, 看我的RESUME上有MASTER DEGRE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跳水皇后高敏在加国和中国
·巴黎的基本生活消费
·伦敦的基本生活消费
·里昂的基本生活消费
·柏林的基本生活消费
·巴黎生活手册(一)
·甜酸苦辣咸之生活:我认识
·利物浦的基本生活消费
英语学习
·跳水皇后高敏在加国和中国
·里昂的基本生活消费
·第戎的基本生活消费
·巴黎的基本生活消费
·利物浦的基本生活消费
·伦敦的基本生活消费
·慕尼黑的基本生活消费
·柏林的基本生活消费
www.0641.com 英语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