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网

Study English at Home

首页 | 托福(TOEFL) | 雅思(IELTS) | GMAT | GRE | 签证/留学/移民 | 工作求职 | 英语资料 | 英语作文 | 英语考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生活 > 正文
“海归”情感生活“归”向何处2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3 字体: [ ]

苦涩的海归:异国恋情的无奈悲凉

  在国外学习、生活相当长时间,尤其是在那边成家生子的人,要作出回国的打算并不容易,要重新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确实有点困难,这种适应不仅在于他或她本人,还包括伴侣包括孩子,都需要重新定位和选择。

  回国前Eric和Lisa两人是同学,也是情侣。当初自费出国的经济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于是他们合租一套公寓。有一次Eric病倒了,在Lisa的细心照顾下,Eric的病好了,他们的感情也深化了。出于省钱的考虑,他们干脆住到了一起。而留学海外的孤寂生活也让两人在情感上越来越相互依赖。但是其实他们在国内都有各自的家庭,Eric还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Eric归国后,他们似乎回到了现实中,分别做回了别人的丈夫和妻子。但是故事并没有因此结束。虽然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彼此的思念却没有割断。起初他们只是偷偷相互打个电话。出去久了,跟原先的伴侣本来就已经有了重重的隔膜,越来越少共同的话题了,更何况后来他们还跑到对方城市去相会。同床异梦的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两人的恋情很快被家人发现了。一番周折之后,他们分别离了婚,B到了A生活的城市,两人又开始同居,却再也不愿提结婚的事。寂寞和压力是很多异国恋情的助燃剂,结局却往往写着苦涩。

  尴尬的海归:E时代跨海两地分居

  李先生今年36岁,1992年赴美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妻子随后陪读过去。他们的孩子也是在美国出生。2000年李君放弃绿卡回国发展,妻子和儿子则留在美国。

  李先生说我想回来是很有理由的。男人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种生活,而女人更容易随自己的心绪适应一种表面优越的生活。男人很固执,即使到了国外也很难真正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我的事业在中国。可妻子不愿意回来,说人家都拼了命往外跑,你倒好,好不容易出来了,反倒回去了,人家还不得说你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再说了,孩子是在美国生的,在美国长大的,几乎都不会说中文,回去能不能适应,的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除去语言不说,国内的应试教育体系,大量的家庭作业,与国外比较鼓励独立思考,强调动手能力的教学思想相差非常大,孩子怎么去适应?听说,国内的那些双语学校比在美国念书都贵。至于孩子自己,也是百般不愿意回来,理由呢,不外乎道听途说的“中国学校的作业很多”,“上课要把手背在身后”,“老师很凶”,“天天背书”等等。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宽松自由”的美国教育,也不能采用中国式的“高压”学习。

  最终的决定是李先生回国创业,而妻子和孩子继续留在美国。于是李先生每天傍晚回到租的公寓里,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登录互联网,看妻子和儿子是不是也在上面,用语音和家人聊上一会儿。有时候他一边吃晚饭一边听太平洋对岸刚刚早起的妻子讲前一天的见闻,然后听儿子说说学校的事情。时间长了光是国际长途都打了不少钱。

  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年,已经成为习惯。虽然有些无奈,暂时却无法改变。将来会怎样,李先生还没有想好。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跳水皇后高敏在加国和中国
·巴黎的基本生活消费
·伦敦的基本生活消费
·里昂的基本生活消费
·柏林的基本生活消费
·巴黎生活手册(一)
·甜酸苦辣咸之生活:我认识
·利物浦的基本生活消费
英语学习
·跳水皇后高敏在加国和中国
·里昂的基本生活消费
·第戎的基本生活消费
·巴黎的基本生活消费
·利物浦的基本生活消费
·伦敦的基本生活消费
·慕尼黑的基本生活消费
·柏林的基本生活消费
www.0641.com 英语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