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贴:燕岛秋潮
乘地铁到北悉尼站下(走大桥其实应该在米尔森点站下),北悉尼是悉尼市中心的延伸区。与老城区隔海相望。这里是悉尼的CBD,这里高楼林立,(说实话觉得比上海的陆家嘴商业区要差两个档次)绝大多数国内外的大公司都把在悉尼的办公地点设在这里。穿梭的人流也大都西装革履,气派非凡。有一点现代商业城市的味道。
从北悉尼往南走20分钟左右,就登上了悉尼大桥。本来想去试试攀登大桥的节目,一打听要整整150澳刀,摸摸口袋,探头远望,突然觉得在大桥上走走也是不错的景色。反正攀大桥也要走到大桥那一头才能上去。对自己说不必去花钱买刺激了,还是安稳一点好。
走在大桥上,旁边是呼啸而过的车流。但因为风很大,几乎听不到什么嘈声。悉尼大桥是钢铁结构的,架构有点象上海的外白渡桥,当然远比后者来得高大雄伟。透过防护的铁丝网往下眺望,太阳光下蓝色的海湾泛起片片闪光。悉尼歌剧院正如照片上所看到的象一准备远航的帆船突出在悉尼湾。周围是点点的小白帆。乘着阳光把自家的游艇或帆船开出来玩是澳洲人的一大风俗。拥有游艇在这里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平日走在路上两边人家院子里架着小游艇的比比皆是。等到了星期天用小汽车拖到码头就下水了。只有拥有自己私人码头的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走到大桥中端看到很多工人正在搭脚手架,原以为是修整大桥的。一问才知道是为新年的焰火做准备。悉尼海港大桥上的焰火近年来一直是悉尼欢庆新年的高潮节目。年年有不同的特色,不知道今年又有什么新的花样。
烈日下走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才走到大桥的南端,走下桥一拐弯便来到了悉尼最繁华的道路乔治大街。大街的两旁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酒吧和旅游品商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地总算看到了一点大都市的人气。沿着乔治大街往前走,不多时便到了市政厅大楼,这是一栋并不很显眼的建筑,只有塔楼上高高耸立的尖顶才稍稍有点威严的气概。市政厅对面是著名的维多利亚皇后大厦,有四五层楼高,一百多米长。据说这里曾经是什么宫殿。顶上那半圆型的洋葱头似的设计显现出它与周围建筑的特别之处。走进去一看,里面布置得富丽堂皇,中空的回廊使人一抬头就能看到五彩斑斓的屋顶设计。这里的一家家小店里摆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多是礼品屋,也有一些卖时装的。都非常时尚非常精致,但与那细致精巧的建筑本身相比,多少显得有点肤浅了的。
从乔治大街往东拐一个街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地便映入了眼帘。这就是海德公园。(估计这个名字是当年英国移民来去取的,以呼应在伦敦的同名公园),入口处是一个大型的喷水池,背后就是一条直通到底的林荫大道。这是都市中的一片绿洲。茂盛的大树遍布在如绒毯般连绵不断的草坪上。人们随意地在草坪上或坐或躺,享受着夏日的骄阳。鸟儿们也蹒跚地在草坪上漫步。啄食着人们撒下的面包屑。如果你手中有食物它们甚至还会迎上来。由于没有天敌又是人们的宠儿,所以都养的肥肥的。而且看到人根本不怕。饥肠辘辘的我真想抓几只回去。眼前浮现出一盘盘美味佳肴……烤野鸭,红烧乳鸽,清蒸鹌鹑…… 从海德公园向南,拐进旁边的小街,走不多远便到了唐人街。所谓的唐人街其实只有一百多米长,街口的牌楼上写着“四海一家”,走进街口两边是一家家的免税商店和中餐馆,从全聚德到城皇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让人觉得仿佛又回到了中国的哪条小吃街。很多餐馆把桌子摆到了街道上,老外们都喜欢坐露天的位子。有一个南美人模样的歌手正站在街上缠绵悠扬地唱着情歌,有几个老外手上拿着炸春卷坐在旁边听得入神,但我总觉得与这唐人街的氛围有点格格不入。还不如找个穿长衫的来拉二胡的好。朋友告诉我这里的黑社会很厉害的。最早是香港过来的,后来是广东过来的,最近几年则是东北过来的。帮派很多。这里的餐馆都要交保护费。几个月前还有几家餐馆的窗玻璃被打得粉碎,想必是得罪了哪里的黑社会。
晚上朋友请我在唐人街的金唐大酒家吃饭,据称是这里最有名的海鲜酒楼。进去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不仅坐无虚席,而且门口还有二十多人等位子。我们也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得以坐下。应我的要求点了龙虾,都说澳洲龙虾如何如何好,但吃上去一点也没有什么特别,甚至还没有在上海吃的鲜嫩。朋友笑我说其实这里的华人都不太会点龙虾的,因为觉得名不符实。只有鬼佬或象我这样初来乍到的人才会去尝味道。边吃边聊一顿饭足足吃了两个多小时,出来时已经都快10点了,居然外面还陆续有人进来吃宵夜。不过这时来的都是中国人面孔的了。
据说悉尼有二十万华人(还不包括留学生),在唐人街的周围的确感到了这样的人气。只有走出唐人街到市中心的乔治大街,只见穿梭的车流不见人群才又感受到了是在悉尼,在西方的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