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出国留学热在持续升温。当我们看着身边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或信心十足、或忐忑不安地在父母充满期盼、却又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走出国门的时候,内心有了五味的感觉:在为他们喝彩、祝福、鼓励之外,又隐隐地捏着一把汗。
每年的高考前后,更是留学热中的“酷暑”。一些成绩处于“两头”的孩子,即学习拔尖、估计在国外上大学能有更大发展的,和没有把握考上大学或没有把握考上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孩子及他们的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求学的希望瞄准了国外的大学,无论家庭有无殷实的经济基础。毕竟,开放的社会带来了宽松的环境,今天的孩子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又多了一种选择。谁愿意与机会擦肩而过呢?
然而,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地审视这一举动时,竟会发现不是所有出去的孩子都是心甘情愿地走上这一条路的,也并不是所有出去的孩子都适合走这条路。因为,在海外求学的岁月并非都是那么阳光灿烂,留学的路也并非都是那么平坦。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渴望能到国外见世面、长本事的学生都能得到家长的支持,都能如愿以偿——
孩子的未来谁说了算
目前,有两种留学生的人数最多,一是大学毕业到国外读研究生;另一是中学阶段出去或高中毕业去读大学预科,也有直接升入大学的。据北京市教委有关出国留学的部门证实,去年北京有5919名公民办理了出国留学手续,其中以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大四学生居多;其次是高中生,他们倾向于去欧美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士、新西兰、爱尔兰、德国、芬兰等国以及澳大利亚。在过去的3年里,申请在英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数量增长了近10倍。到5月中旬为止,中国今年已有4812人申请在英国上大学,比去年同期的2854人增长了69%,成为全球申请英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初中生则更倾向于去韩国、日本等国家。
高考压力,就业压力,国外宽松的教育环境和对孩子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开掘,娴熟的外语功底,中外文化的兼容,加入世贸后的国际背景——无不是留学热的有力佐证。但是,面对千千万万青春年少、远走他乡的学子,我们不禁要问:孩子和父母的想法一致吗?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留学,我心里真的没底”
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念高二的王宇成绩稳居班级前十名,考上名牌大学肯定不成问题,他为自己设计的目标是重点大学的生物系,并相信自己的未来不会黯淡。正为高考备战的王宇近来心里很乱:“父母希望我到英国读大学,已经请在英国的亲戚开始张罗了;还让打算出国的同学和父母的好朋友劝说我放弃在国内上大学的想法。认为这样能提高我在相同时间内学习知识的含金量,而且喝了洋墨水,将来生活和事业的空间会大得多。为了彻底说服我,父母还有意今年暑假花几万块钱带我到欧洲看看。他们的决定让我进退维谷,说实话,我没想过自己到英国学什么,日后在国外搞研究或找工作,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目前反馈回来的有关留学的消息并非都是好的,这更让我犹豫。我是个挺内向的人,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很怕一个人出去生活,虽然说一个人出去可以锻炼自己,但我缺少出国的勇气和自信。有时,一想到父母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不能归为大款之列,我出去读书一年就得十几万,无疑要花掉他们所有的积蓄,我的心就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我说不准自己大学毕业以后会不会改变想法,至少现在我不想出去。”
王宇的父亲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孩子不离开父母,总也长不大,很难事事独挡一面。王宇是个男孩子,更应该到外面闯荡闯荡,这对他是极好的锻炼。就学习而言,王宇的成绩是不错,可万一高考时状态不好、有什么闪失,进不了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肯定会影响他的发展。出国就不一样了,即使什么也没有学到,在那个环境里英语水平肯定锤炼得非同一般,还能开阔眼界,处事的态度会豁达得多。至于经济问题,不是他考虑的。
点评: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能说只有考上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孩子日后才能成才?锻炼孩子也并非只有出国一条途径。我们不能用出国好还是不出国好这样简单的方式,看待孩子的发展,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才是最好的。
“我就是想出去开阔视野”
孟梅是对自己的未来想得比较明白的女孩。她现在杭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读大三,专业是国际贸易。或许是6年的外语学校生活的影响,还在高中阶段她就有了留学海外的打算。她选择的是去读研究生:“也想过高中毕业去留学,但算算费用太高,虽然家里的条件不错,还是不忍心花掉父母的辛苦钱,何况国内也有不少一流的大学。我想出国,并不是看重那张“洋文凭”,主要是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学一些先进的理念。记得上初中时,我们学校和澳大利亚的一所中学搞交流学生的活动。有一次,我们一起做一道奥林匹克竞赛题目:一天中分针、时针共有几次处在平行位置。中国的学生马上就准备了草稿纸,列好方程式开始运算,可外国的学生却直接拨动手表的时针、分针。我很希望在这样的教育中更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目前,我一边苦读专业一边做出国的准备,已经考过了雅思,成绩是7分,下一步是申请英国著名大学的奖学金,能拿到全奖最好,半奖也可以。我只在英国学一年,拿下硕士学位就回国,那时我23岁,这是女孩工作的最佳年龄,到25岁就太大了,当然我还可以边干边学。”
孟梅的父母对女儿的计划非常满意,其实他们更想让女儿留学海外,从上初中开始就默默地设计着女儿的前程。他们的良苦用心,换来了女儿今天雅思的好成绩。至于留学的时间,父母觉得长一点也无妨。
点评:一个人可贵的品质之一是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规划自己的未来。这一点孟梅基本做到了,清醒的头脑和精心的设计,将扫除她日后路途上的不少障碍,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真不想让儿子走”
永江聪明好学,是学校有名的尖子生,多次在奥林匹克数学、英语竞赛中拿奖,学校里的奖更是得了不知多少。看着身边几个同学紧锣密鼓地为出国忙活,永江也动了这个心思。他向父母说出了这个想法,“爸爸妈妈表面上不反对,但提出了缓兵之计:大学毕业再出去也不迟。眼看同学的努力有了眉目,我心里那个急呀。走投无路之际,我突然想到请老师帮忙。这招儿还真灵,爸妈勉强同意了。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尽量消除他们的忧虑。”
永江的爸爸说:“孩子的成绩一直特别好,考上清华、北大那样的一流大学不成问题,我们心里有这个把握。可是最近他的班主任和我谈了一次,说孩子理科那么好,如果有机会应该让他出国念书,国外理科方面的教育在实验条件和理论研究上都比国内好,在国外深造过之后,将来会更有出息。而且要出国,就要中学的时候办,等到大学读了一半了,一个是签证难了,另一个也浪费了读书的时间。我们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就去咨询几家中介公司,发现现在像我儿子这样在中学成绩特别好的学生,申请出国读大学的挺多的,于是也和儿子一样认真面对留学的事,和他一起挑选国外的学校。现在,儿子申请的两所美国名牌大学都发来了录取通知书,我们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也特别高兴。”高兴之余,永江的母亲有了很多忧虑:孩子的兴趣都在读书上,其他的事情很少做,生活上基本不会照顾自己,身体又比较瘦弱。另外,家里的钱只够他出去后一年的学费,以后就要靠他自己了。尽管孩子信心十足,我还是不敢想象他自己打工挣学费的日子怎么过。
点评:父母的担心是人之常情,但有一点做家长的不能忽视,即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俗话说有山靠山,无山独立。当孩子心甘情愿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闯荡,他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况且,在国外自己打工挣学费的大有人在,得来不易的钱更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珍惜”。
不给自己找“罪”受
于飞在一所普通中学念初二,在班里居于中游,他最头疼的事之一就是学英语,每次考试只能保持在及格水平。定居加拿大的姑姑曾几次让他到那里读书,他明确向父母表示不去,“那里的课程全部用英语讲,我受不了那份洋罪。你们不用担心我能不能考上大学、将来有没有好工作。车到山前必有路,考不上合适的大学,我可以上职高,有一技之长不愁没事干。”
于飞的父母在出国问题上并不强迫孩子,尤其是他的母亲,非常不愿意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离开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生理发生很大的变化,是非观念和价值判断还比较模糊,最需要家长的引导,一旦放手,有可能毁了一生。即便出去,也要等孩子成熟一些。”他父亲举了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是私营企业的老板,通过中介机构把14岁的儿子送到美国去读中学。孩子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除了新鲜感之外,更多的是害怕。由于语言不通,他无法与同学交流,只好由中介组织再介绍转学,两年中转了3所学校,花了40多万元人民币,最后还是回了国,白白在国外浪费了两年时间。我儿子现在这种心态不适宜留学,等高中毕业后再由他自己作决定。”
点评:于飞父母的做法比较理智和实际,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很负责任。爱孩子莫过于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自己作主。否则,即便他的生活环境很好,他生活得也不快乐。
留学,我很被动
王瑶出国前在一所普通中学上初三,成绩处于上游,但考上重点高中还得使很大的劲。对于自己的未来,她想得不多,“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公司,即便考不上大学,将来的出路也没什么问题,日子照样会过得挺舒服。所以父母帮我联系到英国读书时,我真觉得无所谓,让去就去呗。直到我到了伦敦,开始了独自一个人在外语学校学习的生活,才发现离家后的日子有多难。我是通过一所中介公司出去的,满以为会被安排得好好的,结果与事先说好的有很大出入,住宿和学习条件都不理想。那时,我每天醒来都大哭一场,也吵着要回家。后来妈妈反复跟中介交涉,给我换了一所学校,又亲自来看我。折腾了几个月,我也就不再想回国的事了,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努力适应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