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美国找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现在可以说是“岂一难字了得”。除了中国人在语言、社会关系网上的劣势,留学生还要依赖雇主提供担保以申请工作签证,然后是长期居留证等等,否则签证在毕业后一年实习期后就失效,无法继续在美国合法停留。总而言之,找工作就是在严酷的现实中求生存。工作不仅意味着经济来源和宝贵的经验,而且几乎是在美国合法居留下去的唯一途径。而如今经济萧条特别是美国参战之后,大量雇主紧缩雇员。
当然中国学生也是有优势的。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学历大多很高,不是硕士就是博士,绝大多数学的是理工科,化学、生物、物理最多,其次是计算机、工程类,商科经济类的人数就少很多,更不用提文科了。这是因为美国自己的理工科专业生源严重不足,使得这些学科大量向外国招生,而雇主也就必然要招聘外国学生了。这些专业往往强调技术,对语言交流能力要求低些,所以中国留学生在学位和专业技术水平上的竞争力,比起美国毕业生就要高一些。当然,高处位置少,自然也就不胜寒了。
中国学生还有一点既可以说成是优势,也可以说是劣势,那就是他们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专业而适应市场的需求,什么热门就读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论你出国时读的是什么专业,“万般皆下品,唯有计算机高”,既有放弃数学博士学位去拿计算机硕士学位的;也有以生物化学硕士身份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去学校半工半读计算机硕士的。虽然计算机硕士通常不提供奖学金,中国留学生仍然趋之若骛。因为计算机专业兼有时间短、入学容易、工作机会多、待遇优越、办工作签证申请绿卡容易等原因。
可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也是善变的。从八九年前的生物化学,五六年前的计算机、网络热潮,到现在的统计专业,“个人计划赶不上市场变化”。很多我认识的留学生放弃原来专业,辛辛苦苦自费读了计算机硕士,两年后毕业时才发现网络热潮已经过去了。我的一个朋友从中国科技大学来到美国一所常青藤名校念化学博士,三年后攒下了一点生活费加上贷款自费转到附近一所公立学校读计算机硕士。按说去年暑假就该毕业了,可是他拖了两个学期,就是想等经济萧条过去后计算机专业重新红火起来再毕业。
计算机已经是明显供过于求,其它专业也是一样。我现在就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边上,这是一所东北部的私立常青藤大学,在中国以其沃顿商学院和梁思成、林徽音的母校著名。往年在这里的工商管理硕士要找到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很多人都是非国际知名资讯公司、大银行、《财富》排名前100名的公司不去,相当一部分中国毕业生最后都拿到6位数以上的年薪。我在沃顿有一个中国朋友,他拥有北大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在香港工作6年的经历,英语也很过关。本来他找工作是毫无问题的,可是今年很多公司都打出非美国公民、非美国绿卡不要的招牌,更多的雇主根本就不打算招人,只是面试一下走走形式。他从去年暑假开始找工作,在无数次受挫之后,今年2月份他在绝望之余给沃顿的校友电子信箱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最后终于由一个在美国捷运的校友帮助他找到了个年薪7万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