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网

Study English at Home

首页 | 托福(TOEFL) | 雅思(IELTS) | GMAT | GRE | 签证/留学/移民 | 工作求职 | 英语资料 | 英语作文 | 英语考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
当前位置:首页 > 签证/留学/移民 > 正文
努力本身就是美好的:温元凯教授谈留学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2 字体: [ ]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千方百计去圆自己留学梦的时候,他们也许并不知晓,是谁在他们刚刚出生甚至还没有出生的年月——即中国拨乱反正之初,率先提出了打开国门、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建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以有机会求学海外、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别样的人文、领先的科技和管理。

他,就是深受年轻人熟悉的化学家、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做为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之一,他也把前沿的科技、金融投资和资本运营的理念带回国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直谏邓小平恢复高考外派学生

在温教授塞满了书和文案、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和教授面对面,我最深的感触是:越是知识渊博、有名望的人,就越发地平易近人。他仿佛不是在接受采访,而是在和记者一起分享他的智慧、知识、理念和感受。从这位20多年来几次站在中国社会发展潮头浪尖的学者,把握21世纪赢家战略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的身上,记者看不到丝毫的张扬、炫耀与霸气,扑面而来的是一派平和与务实——平和的心态、平和的为人与做事的实实在在、一板一眼。站在科学家、投资家的角度,温教授畅谈他当年直谏邓小平的初衷,以及对今天方兴未艾的自费留学的独到见解。

记者:1977年8月,您在国务院科教工作座谈会上直谏邓小平,要求恢复高考制度和对外派遣留学生,从而改变了千百万中国人的命运。在当时,这是颇具前瞻性眼光的。那么,您提出这一提案基于怎样的考虑?

温元凯:1977年,邓小平复出刚5天,就于8月3日到5日召开了国务院科教工作座谈会,与会的33位全国科技界代表,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专家,有郭沫若、苏步青、周培源、金善宝、黄家驷等等。当时“文革”刚结束,老先生不太敢发言。我最年轻,只有31岁,血气方刚。在邓小平助手的启发下,我成为第一批敢于发言,反映科技教育界问题的发言者,并鼓起勇气提出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和对外派遣留学生的设想。此提议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赞赏,被当场采纳。他认为中国的未来在于教育和科技,在于走出去和引进来。

会议结束时邓小平设宴会,我给邓小平敬酒,他对我说:温元凯,你是这次会议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到我这样的年龄一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句话激励着我到现在一直很努力地工作,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为国家、社会、民族做点应该做的贡献。

高考制度就从那年恢复了,这是拨乱反正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很简单:建国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处在比较对立的地位,1971年毛泽东主席的乒乓外交才真正改善了中美关系,这是有战略性考虑的。美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它代表着世界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最前沿。“文革”使中国经济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长期以来的封闭政策也使我们的经济、国民素质、人才素质都落后了世界先进水平很大一截,而且还夜郎自大。作为直接或间接了解这些情况的知识分子,我们对此很焦虑。

能有机会参加最高级的国事座谈会十分难得,所以即便是冒着很大的压力和风险,也应位卑未敢忘忧国,建议中国能打开大门,让优秀的青年人到世界上经济、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去留学,把最新的科技、管理制度学回来,目的是使我们的国民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科技人员创新的素质迅速拉近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两个建议的巨大效应如今已突显出来,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而这批人正是现在中国社会的中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出国留学是青年人的选择权利

记者:从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后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到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的猛增,我国学生海外求学的途径已经从以公派为主转向自费为主,您对目前的留学热怎么看?

温元凯:从50年代到80年代,出国留学主要是公派,是极少数人的事情,不能想去就去。今天,留学已成为一般家庭可以考虑的事情了,青年人对此有了主动权、有了更广范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机会。这对个人和国家都是有利的。

记者:同前些年比,近来国内学生选择的留学国家趋向多样化,选择专业的面也宽得多。从学成回国就业或创业的角度看,您认为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家和所学内容上应考虑哪些问题?

温元凯:选择留学的国家和专业,应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考虑,即什么是国内最需要的人才,显然,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就应从这方向考虑。比如,国内目前缺少高级管理人才,如果有资格到国外读MBA,回国又能本土化,就能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国内缺少金融人才,如果能到海外学金融方面的知识,回国后可以当金融方面的总管;国内缺少资本经营的人才,到国外学资本经营,回国后经过努力就可以当CEO。由于国内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又缺少很多专门人才,如注册会计师、理财顾问、医院管理人才等等,甚至专科医生,像高水平的牙医,胸外科、心脏外科、脑外科、眼科医生,还有各个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要学习国外最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学习国内还没有的东西、学有专长,回国后就能有比较好的发展。

设计人生为什么去留学

记者:留学生应怎样给自己定位?

温元凯:留学的目的很重要。我首先批评留学中的一些倾向:一是完全盲目的留学,“留学就是目的”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留学是手段;二是留学镀金,不注意这层“金”是什么,只要离开中国就行。这都是留学认识上的误区,这些人到了国外大多一事无成,就是拿到个学位,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有相当比例的人,在国外只是“惨混”。

留学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不排除将来留在国外最好的研究中心、大学做教学、研究,能把科学技术推到最高层次,成为世界某些学科的尖子、带头人,进攻最高的科学奖,像诺贝尔奖,为国争光,成为世界“科学锦标赛”的冠军,这非常好。但多数的中国留学生更加广阔的前景应该是学成回国,为中国还落后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出力;而这两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和价值。所以,留学生要把握好这难得的“中国机会”。

出国留学值还是不值

记者:时下不少人把留学看成是一种投资,有相当一部分准备留学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认为,在国外学几年、拿到国外大学的文凭,回国就业或创业就有了“通行证”,自费留学的高投入必定带来学成后的高产出。您对此怎么看?

温元凯:总的来看,这是对的。你具有国外正规高等院校的专业文凭和证书,目前在国内就业或创业是优先的。国内市场很需要拥有货真价实的美国注册律师证书、投资顾问证书、IT证书的人才,有了它,在国内绝对是有了一张很好的通行证。但是,文凭不完全等于“本事”,证书也不一定能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需要学以致用。如果学生从书本到书本,即使留学投入很高,也很难获得较高的回报。所以,证书不一定都能换来高薪。说到底,企业给你出多大的价钱,在于你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所做的贡献。如果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高,当然就能得到比别人高的待遇,而且,将来企业的用人也会越来越注重实际能力。

记者: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考虑,选择留学是不是具有风险性的行为?以目前多数自费留学生一年10万-20万人民币的普遍花费,和他们日后可能得到的收益折算一下,您觉得自费留学值不值?

温元凯:早期留学普遍是值得的。80年代至90年代初,借助公费、奖学金及各种资助的留学生,回来后做为高级管理人员,其社会地位和薪酬都会稍高一些,当时的差距还没现在这么大;今天的差距就很大了,如果留学生能在国外学到真才实学,能做一个规模企业的高级主管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士,能拿到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甚至不比在美国相应位置年薪少,更不用说自己创业。对在国外真正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留学生来说,自费留学的巨额投入是值得的。

记者:留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您觉得留学的账应该怎么算?

温元凯:从创业的角度看,大部分留学生在海外几年工夫,从一个丝毫没有创业感觉的人,到了对创业价值的认同,包括思想准备,这是相当一批留学生在海外得到的更加重要的价值的提升。我相信有一半以上的留学生从海外学回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创业的观念和对人际关系认识上的提升、合作规范认识上的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和留学资源面的扩大,这是留学更高的价值。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留学投资和回报的账就不单单是经济账了。对留学生来说,努力的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对一个人学业的进步和心灵的滋养所起的作用,是美好的结果乃至成功所不能替代的。所以,能全方位地努力提升自己,留学就是值得的。因为,努力本身是美好的,而耕耘终将会有收获。

我们现在更应该提倡的是:出国留学如何能使自己得到更快的提升。这和个人的悟性、学习方法、视野有关,这些方面在国外也少有人指导。如果自己好学,又能找到名师的指点,会提升得比较快。如果是稀里糊涂地混下来,就不会有什么提升;现在有些海归派的声誉不是很好,这是海外留学生应注意的。

努力本身就是美好的

记者:您觉得留学对人一生机遇和命运的改变有什么影响?

温元凯:有利的因素大于不利的因素,能拿到一个文凭、提高一点能力。以我本人为例,我于改革开放后最早出国留学,最早回国工作、创业,实施过改革,更主要的收获是观念的更新,是洗脑,是境界的全然提升,包括看问题的高度。留学经历也把我的心态锻炼得非常平和,不管成功失败、遭到什么挫折,努力本身就是美好的。

1980-1982年,我到法国居里大学居里夫人实验室学习量子生物学,回国后开创了中国的量子生物学,成为国内第一批量子生物学家,写了第一本专著和教科书,开了第一门量子生物学课程。于学术领域走向学术领导人,在使中国的某一领域、层面的科学技术和国际接轨方面,我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1992-1997年,我到美国做访问教授,其间在华尔街工作了三年。回国后投身到金融投资领域。我是个善于把握机会<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海外移民政策收紧对华人有哪些冲
·加国中小城市:新移民,请你看过
·接受留学中介服务勿忘签合同
·关于留学回国人员的调查与分析
·出国留学进入后中介时期
·留学应怎样选择大学
·留学在德国:层出不穷的奖学金
·签证常识:资金来源及六个月存款
热点文章
·加拿大移民部拟对首次入境
·研究称:移民澳洲比加拿大
·去西班牙留学的四大理由
·专家:出国前心理准备要做
·申请赴加技术移民剧减 两
·关于出国留学存款证明
·澳洲移民会计专业列为紧缺
·移民心声:来到加国 才知
英语学习
·加拿大移民部拟对首次入境
·专家:出国前心理准备要做
·印度发行六亿智能身份证旨
·申请赴加技术移民剧减 两
·洛杉矶移民识字率低 威胁
·澳洲移民会计专业列为紧缺
·研究称:移民澳洲比加拿大
·去西班牙留学的四大理由
www.0641.com 英语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