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文学曾经是图书市场的一个大卖点,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大,留学生文学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而这些变化,使得留学生文学不只被出版社和读者看好,还成为被影视人士看好的一个通俗文学模式。
历史上,留学生文学曾出现过一批优秀作品。在上个世纪初有郁达夫的《沉沦》,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作家白先勇写出了《纽约客》、《芝加哥之死》,於梨华写了《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的儿女们》,这些作品写出了侨居海外的华人或留学生作为社会“边缘人”和“无根的一代”的精神痛苦。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留学生文学持续升温,并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期间出版的一些作品也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强烈的社会影响。像曾风靡一时的《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的财富在澳洲》等作品。时过境迁,如今看来,其畅销的主要原因在于作品的“纪实性”圆了很多人精神上的出国梦。但这些曾经畅销一时的作品在严肃的文学批评和具有文化品位的读者那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好评。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经建认为,这些作品缺乏好的叙述方式。它们在结构章法、语言表达和精神品位方面的功力,是不具审美潜力的快餐式的文化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出国、留学已成为一个比较平常的事情,再加上“海归派”的增多,海外留学生活笼罩着的神秘光环已经逐渐消失,人们对以前那种单纯讲述海外艰辛生活、奋斗历程的作品已经兴趣不大。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室主任孙顺林认为,《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图书的畅销和电视热播与当时社会上的出国热潮是分不开的,现今如果这类题材的作品没有突破,不能与人们的生活拉近距离,那么其市场难有很大提升。
可喜的是,留学生文学近期出现了新进展,作品在走过了追求传奇性的阶段之后,开始着力揭示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和对立,其新追求和内涵同样使这一类作品颇受影视编剧的青睐,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几率很高。作家出版社新出版了小说《轻轻的,我走了》,该书中的女主人公忆摩的命运正寓含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小说虽然是写中国在英国留学生生活的,但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即人类的情爱、母爱在现代生存环境中受到的压迫与扭曲。在英国这个充满了“自由”的国度里,自由的恋情,崇高的母子、父女之情,却难以自由地生存与发展,这种困境,正是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据悉,小说的作者张朴是旅居英国多年的作家,小说刚刚出版,就被影视圈人士看好,曾执导过电视剧《牵手》的导演杨阳便决定近期将小说搬上荧屏。
美籍华人作家石小克是一个“触电”率较高的作家,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留学,其众多作品中的主人公背景及遭遇都或多或少地取材于他及他所接触的华人真实生活。他的小说《美国公民》、《基因之战》、《远方的旅行社》等均被改编成影视剧,其中《基因之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一书,目前已被译成法、德、韩、日4国文字出版,英文版也即将推出。《基因之战》是以高科技、商战等西方惯常的表现手段不露痕迹地把东西方的东西结合到一起。据悉,中央电视台为由该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投资1500万元,预计年底有望与观众见面。
石小克认为,近些年来,很多描写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华人在海外生活的作品,只是讲一个个与“北京人在纽约”相似——从最卑微的工作做起,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进入主流社会——的故事,其实这样的观念是停滞的。他则试图通过一个故事揭示中美两国文化间深刻而持久的冲突与矛盾,客观反映华人在美国的真实生存处境。他说:“我想还是尽可能多地写些在美国的东西,告诉中国人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国社会。国内的人对美国总还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尽管有上百万人去了美国,尽管关于美国的文章报道累积起来可以堆积成山,但总是需要一些真实和深层的东西。”
《沧浪之水》的作者阎真第一部描写留学生生活的小说《曾在天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1996年,正是留学生文学流行的时期,也许是不像同时期的《北京人在纽约》等作品那样具有传奇性,因而当时并没有出现热销的场面。但2000年,该书再版重印,却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曾在天涯》责编杨柳认为,该书取材于作者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但它的意义覆盖面比惯见的“文化冲突”主题要宽厚得多。主人公们的悲欢离合和心灵冲突,牵动着我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因而具有了历史层面的厚实。在表现20世纪最后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心灵处境方面,小说以精神的现实性切入了当代生活的本质。
作者阎真说,《曾在天涯》在精神内涵方面不受“海外”这一概念的拘束。他不只限于传达海外生活的情景,更试图表现某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灵经验。小说的精神气质超越了台湾那些表现“无根”痛苦的同题材作品,因而在留学生中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该书在海外特别是北美留学生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随着留学海外的人数的增加,留学生文学数量的增多也在情理之中。虽然目前这一题材创作有了新转机,但是,显然需要更深层次或更新角度的开发,需要有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经典出现,从目前看来,留学生文学中有两个板块有希望发展得比较迅速并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一是随着留学人员低龄化的趋势,一些小留学生会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这种生活化的文字会对国内的同龄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种是一些有海外求学、生活经历的作者,他们可能只是把留学生的身份作为创作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构思更广领域内的小说,而不仅仅停留于记述留学经历。由于留学生文学的作者中真正的作家很少,所以写作技巧应该重视。正如石小克所说的那样,创作小说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好看,所以不妨借鉴好莱坞的表现手段,比如注重情节和画面感,但作品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历史悠久的东方精神内涵。或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是这种创作观的一种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