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赵江旭现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她的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IT in healthy care),这个复合型研究课题包含计算机、医学和保险方面的内容。她所学的专业在发达国家和国内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教授建议她到美国学习生物资讯,而美国的ILL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有关专家明确表态: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学生!
申请留学就像爬山
说起女儿的留学经历,赵江旭的妈妈——北京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设计院教授级高工朱毅力最大的感触是:申请留学及在国外求学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好处;它不单单是学习的辛苦,更是对意志的磨炼。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还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时,尊重她的兴趣,和她一起设想未来,让孩子依稀看到未来的曙光;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激励。
曾经去延安插过队的朱毅力,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多学知识没坏处,只要有本事,没人能挡得住。妈妈很早就向女儿灌输一个概念,即中国与世界接轨,会越来越开放,也将需要更多的国际型人才,外语是最基本的交流的手段,有了这个工具,就可以率先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信息。
赵江旭还在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应用专业读大二时,妈妈就建议她到新东方进行英语强化培训。那时,新东方远没有现在这么火,出国留学也没有现在这么热;想获取一些留学信息,更没有如今这么方便。
失去了很多年轻人应该享受的轻松与欢乐,赵江旭终于申请到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和四所大学的半奖。然而,就在决定命运的面签中,她多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两次被拒签,几乎打消了赵江旭留学的念头。当时她才20岁出头,和许多同龄人相比她付出得太多,她几乎经不起如此惨痛的打击。
说实话,女儿被拒签,朱毅力从心里觉得冤;但她清楚:自己首先不能松劲,必须推女儿一把,否则,孩子可能会懈怠下来。
没能迈出国门,赵江旭走进了中科院软件所。待她情绪稍稍平息,妈妈开导她,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既然一条道行不通,我们可以试试别的路,千万不能中途放弃。这就像爬山,已经爬了90%,就差那么一点点了,再努把力就翻过去了,如果知难而退,那将前功尽弃。人生的沟沟坎坎多着呢,假如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那还能干得成事?
在妈妈的多次鼓励下,赵江旭又向加拿大的几所大学开始了申请奖学金的过程,最终,麦克马斯特大学为她提供了2.5万加币的全额奖学金,接着她又申请到4000加币的助教金。
2001年,赵江旭顺利地拿到了加拿大驻华使馆的签证。
对于自己的现状,赵江旭觉得,有时人觉得自己最想做的事真的做不成了,但离成功其实只有一步,就看你走不走这一步、怎么走。
洋插队的生活锻炼人
朱毅力说,女儿还年轻,遇到一些事就显出害怕挫折。
刚刚出国那段时间,赵江旭很不适应:从小没离开过家,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每天要完成必修课、做课题研究;同时,她还要工作,做导师的助教,辅导本科生,要批改100多名学生的作业;她还要学着独立生活,要自己照顾自己、计划着怎么过日子,要学着做饭、既要搭配好各种营养,又要考虑省钱。因此,压力一大,情绪就会有所波动。
通过电子邮件和长途电话,朱毅力给了女儿许多及时的鼓励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家长要做的,就是引领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予她面对困难的勇气;多鼓励孩子,她就会越来越自信。”而今,赵江旭能对身边的事情应付自如。她正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有望申请到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
朱毅力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意识不到学东西的重要、对时间和年龄也比较淡漠。但作为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去认识和启发。父母最好能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与他们一起商量她的未来,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赵江旭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朱毅力认为,独生子女缺少的就是独立面对困难、独立生活的锻炼,送孩子出国留学,是磨炼他们意志的极好机会,每次听到女儿得到了好成绩,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喜讯、最大的安慰。至于她能否在我们身边,其实并不重要。
编者按
本刊向读者推荐这篇报道,是希望准备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们,以及意欲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的父母们,能从中都会得到启发,得到激励。
赵江旭成功了。然而,她的成功之路不是一条坦途,她的留学经历有过曲折,也有过挫折。但是,她最终还是成功了。赵江旭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父母要善于引导子女设计自己的未来,不仅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且更应该让孩子自觉地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地去努力,告诫他们千万不能中途放弃。
对于广大远渡重洋、远走他乡的留学生们来说,完成学业当然是值得欣喜的。但我们认为,留学的经历对他们意志的磨炼更是一笔财富,这笔财富会让他们受益一生。(本刊特约撰稿/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