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预科在留学市场越来越热的时候,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国外读了两三年预科还是不能毕业。都说留学是带有前瞻性的一项教育投资,那么在这场投资中,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拿到录取通知书、取得签证就算成功了吗?如何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成了预科留学生遇到的最大难题。
国外专家看中国留学生
世界著名预科教育的权威机构之一、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行政主席提姆·克里克先生接受采访时建议,对中国学生而言,直接获得大学的录取十分困难,主要是鉴于中国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进入英国大学将无法适应。尤其是学生的学术英语运用能力、学习技能及学习方式。英国大学所教授的专业课程内容与中国学生在中国高中所学到的知识结构、深度、广度上均有相当大的差异,预科将教授如“商务与经济”、“应用数学”等多门专业课程,而英国本土学生不需要修读此类课程。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周涌先生分析,“我们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学生注重课本知识学习,注重死记硬背,而西方教育培养的学生更注重自我表达,注重交流技巧和创新思维。曾经有中学生因为英语和专业课程都很优秀通过预科顺利地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但谁也没想到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在国外不能学习和生活,原因是不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周涌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有几种现象值得教育界关注。现象一,不积极参与课堂发言;现象二,老师上课不带教科书,列了十多本参考书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借阅;现象三,新学期刚开课就要写论文,还没讲课老师就布置作业。如何完成论文,怎么在图书馆中博采众家之长,成了中国学生的难题。现象四,老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
预科留学不再照搬西方模式
不少学生到国外以后非常不适应,一切都必须靠自己。从寻找合适的住房,到买菜、做饭、洗衣服,对这些年龄较小的留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他们经常因为琐碎的事情焦躁不安,遇到问题没有主见,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常常自认倒霉。所有这些,都与这些学生不会保护自己、独立能力不强和缺乏交际能力有关。如果在国内先读了一年预科,这种不适应的现象就会避免。预科不但是到海外读大学的桥梁,其实对学生、家长来讲,还可以解决他们最担心的学习生活不适应的问题。在预科里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能力培养也开始走进预科课堂中来。
预科从最初热衷于“原汁原味”地全盘引进西方模式,到现在的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量身定做,国内的预科变得成熟了。周涌介绍,“经过4年的预科项目运作,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的预科项目新增设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课程———《青少年的七个好习惯》。它将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保持主动积极,如何理解别人等。”在他看来优秀的预科不应是简单地引入一些语言或国外的一些教材,而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研究、改良教学内容。
据了解,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12所英国顶尖大学于1987年共同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学术研发机构,其设计研发的IFY国际基础课程(本科预科)得到英、澳27所大学认可。在中国,IFY课程1999年由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驻华代表雅思教育集团进行推广与发展,成为中国最早引入国际预科的开拓者。4年来,已有上千名中国学生通过分设于成都、重庆、广州、青岛、武汉、北京的教学基地成功升入国外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