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多伦多的CENTENNIAL COLLEGE念市场营销专业,与国内的教学方式不同,国外老师特别喜欢课堂提问,三个小时下来必须他有来言,你有去语,跟他一唱一和才行。但是,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却有着天壤之别:西方学生活跃、动作多、制造的声音也多,而中国学生往往安静得一如沉默的羔羊。我的老师GREEN曾经特别提醒:“虽然你的笔试成绩很好,但是如果不参与课堂讨论,总分还是要受影响的……”其实,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口语速度实在跟不上中文思维速度。
一次,老师问了个跟市场份额有关的问题,奇怪的是全班沉默。紧张思考五秒钟后,我决定不再错过,利用这个机会补回我的课堂发言印象分。虽然我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GREEN也是频频地用眼神表示赞赏。但是,他的评价“回答已经非常接近了”,还是让我有些失望。
后来,我才悟到,这确实是一种既绅士又巧妙的平衡,因为他如果百分之百地肯定了我,这堂课就没有太大继续下去的必要了——我已经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把这课的中心内容概括完了,而且还交叉分析了几句,显然出乎老师的意料。对GREEN老师来说,我的课堂发言已经稳当地在他脑子里盖了个戳,而对于我这个北京学生而言,老师在礼貌和自尊兼顾的情况下,跟我温暖而又和谐地互相尊重了一把——我需要继续努力的空间,老师需要把课讲完的余地。
其实,东西方文化的教育模式都是靠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来体现优缺点的,西方教育更注重鼓励创造力和想象力,答错答对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你去思考了,老师注重你的过程,而并不太在意结果,尤其是在课堂上。当然,如果你在某个瞬间突然才思喷涌,懂的比老师都多,那你也要给老师个面子,让老师矜持一下,弄个愉快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