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js
我观察接触过不少留学生。他们对留学基本上都有过审慎的思考。虽然其中的大多数都把留学看作一种投资,却因为投资回报计算方法和价值取向的差别而行为迥异。下面将按观察结果把人分类,提出四种投资回报与价值分析方法:
第一种:成本收回期
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成本回收期是决定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群对潜在的风险高度警觉的人。这种人往往会为能否和何时收回投资而困扰。他们考虑问题的焦点在于投资安全性和成本回收期。
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衰退。这一代中国留学生只经历过繁荣,从未经历过衰退。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直线向上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一旦不景气发生,失业率上升,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将很难找到工作。而且按照国外经验,大学生找工还不如技术工人。海归虽具有一定自身优势但未必明显。
任何过热都是风险的积累。留学过热同样是留学风险的积累。比如说,澳洲的IT业目前正面临着过热后可怕的冷寂。众多聪明,年轻,有创造力的头脑正在荒废自己的专业知识。估计再等上个2、3年,即使IT业复苏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也已经彻底荒废了。
这种人对“赔”更加敏感也更加厌恶。他们喜欢把赔字挂在嘴边。比如说,虽不一定打算拿PR,但如果他们打算拿,他们往往会说“如果只留学的话太赔了。”这种人通常会更关注起薪点,在当前的市场上该专业是否容易找到工作?他们通常会近乎苛刻的控制成本,把留学成本控制当作他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工作之一,甚至不亚于学习。
他们只相信实实在在的容易衡量的金融资本,而不信虚幻的难以估量的人力资本。他们的观点往往是学制越短越好,学费太高浪费。即使嘴上说,一定要炼真金,心里却总在盘算,要是镀金可以省不少钱啊。
第二种:利润最大化
这种人是真正的投资者。他们着眼于整个人生的最大利润回报。对这种人来说,内部回报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比成本回收期(Payback)更重要。收益额(Profit) 比内部回报率 (IRR) 更重要。在这种人看来,在边际收益率等于零以前减少投资就是机会损失。
他们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把投资额确定在一个限额以内,而是根据边际融资成本,和边际收益作出灵活的安排。他们同样会精打细算,但是对于潜在的机会更勇于投资。所以他们可能不希望省去读语言的过程,而且倾向读名牌大学。
他们通常对未来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通常不会被赔不赔所困扰。这种人很有耐心,往往不急于收回成本,往往认为收回成本只是早晚的问题。这种人也会看起薪点,但决不会为起薪所动,他们更关心的是10年、20年以后的长期收入问题。
他们既相信金融资本,也相信人力资本。当他们认为金融资本被高估(人力资本被低估)的情况下。他们会设法把更多的金融资本转化成人力资本;反之,他们将尽量用人力资本转换金融资本。
第三种:实现人生目标
通常来说,这些人留学是为了获得更大成功。为了在自己的领域里变得更优秀,他们只看所得,不惜代价。比如他们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只在乎这一目标是否实现,重要的不是通过花2万实现的还是花20万实现的,哪种的结果更好些,那种就是更成功,说好英语就是成功。
这是一种积极追求成功的人。但他们有很多的成功尺度,通常并不只是金钱。即使借用金钱作尺度,比如:“有一天,我也要坐到百万年薪的位置。”之类,对他们来说那个位置比金钱更重要,即使只坐一天他们也满足了。他们的座右铭是“宁可错杀一千(金钱)不可放过一个(机会)”。他们通常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选择一些难读的专业和当前就业有困难的专业。
首先,人们真正比拼的就是产出的结果,而不是为了这个结果投入了多少。比如考试只比较你学到了多少,不管你是否投入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只要你的成绩高你就是成功。如果你的目标是在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你完全可以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声称自己学习不努力只是可笑的托辞。
第二,只计算金钱的回报是愚蠢的。即使留学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的优势他们也要留学,他们看中留学是否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经分析留学对你达到你的某个目标有帮助,那么为了成功你应该去留学。比如,他们更加看中的不是薪水是不是涨了,而是职位是不是升了。举个例子,假设总裁和打字员挣同等的收入,你愿意作哪一个?比如说,你的目标是权,即使留学是你亏了点钱,只要有利于你攫取权力,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四种:体验追求
在一些人看来去留学就好像奖励自己一次大餐,或一次旅行。他们认为留学过程本身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足够的回报。这类人把留学看作消费而非投资。但他们仍然承认留学的价值,计算留学的价值,并且用价值与价格作比较。只有价值大于价格他们才消费。
为了一道菜的口味备齐所有原料,再花上1小时的时间制作值得吗?有人认为,吃饭营养够了就Ok了,为了美味的“奋斗”不值得。而在好食者看来为获美味多花的银子,多花的功夫是最值得的,甚至做都是很幸福的事。
挤硬座火车,住最便宜的旅馆,累到两腿酸痛,登上泰山,值得吗?有人认为这是花着钱,挨着累,受着罪,所以根本不会去,或者回来之后大呼上当。然而对于好游者来说,即使有人告诉他,泰山其实没什么好看的,他/她也仍然会欣然前往,并且庆幸自己的体验,认为很值。
留学的过程就好像登山,一样的侥有趣味,而且没有身体的疲惫就难以尽享登山之乐,没有意志的考验就没有征服的喜悦。价格是容易估计的,而价值是难以估计的。对热衷留学体验的人来说,这种体验将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在他/她们看来,人生就是对于体验的追求。不管追求的是什么,最终不过是一种体验。追求金钱或成功不过是体验。因为人人都会死去,而且不会带走一分钱。追求幸福不过是体验。所以,期待幸福的体验本身应该是幸福的,追求幸福的过程应该是幸福的,如果你现在不幸福你就永远也不会幸福了。你尝过留学的滋味吗?你体会过留学的感觉吗?如果有人为美味而食,有人为旅游而旅游,为什么不可以为留学而留学呢?
总结
实际上,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是上述四类人的混合。只是偏向某类多些某类少些而已。说前两种人留学是金钱驱动,后两种人留学是人生追求驱动只是程度问题。大概是物以类聚的原因吧,这四类人往往形成各自的圈子。接触圈内的人多了有时会以为自己的圈子就是主流。更极端的想法是,只有主流是正确的,所以非主流应该向主流靠近。
仅提出四类想法估计无法涵盖众多个性十足的留学生们。提出一些争论,不在于争论出哪一种才是正确的,而在于提供些变换角度思考的机会。当你理解了一种行为背后的价值分析也许就更容易认可该种行为。
本文为Tigtag滴答出国资讯网长期征稿活动作品。如需转载必须征得本站及原作者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