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饭菜是家乡的好。近一两年来,新加坡当地饮食界出现新气象,一些来自中国各地的新移民,随着足迹所及,纷纷引进各自的家乡菜,在新加坡开设属于自己的“家乡菜馆”。 这些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新移民,各有自己钟爱的家乡菜,也因而带出新加坡中餐馆的缤纷风味,包括过去不曾出现的东北菜,近年来渐走俏的上海菜、四川菜,以及兴化菜和福州菜等。 据《联合早报》报道,走进牛车水史密斯街,你会发现近几个月来这条美食街出现好几家具有中国地方风味的餐馆,包括开张一个月的故乡川菜酒楼、开张两个月的老上海小笼馆和重庆第一家老火锅。 故乡川菜酒楼以传统四川菜肴为号召。来自四川的老板任永川原是塑料模型设计工程师,两年前决定转行时曾经在乌节路一家食阁经营“四川小厨”,累积了经验后进军四川餐馆。老上海小笼馆两年前在邓波街开设第一家上海餐馆,反应热烈,在美食街开了分店。重庆第一家老火锅以重庆、成都人爱吃的鱼头火锅为卖点。 除了牛车水之外,市郊如东海岸、武吉知马、芽笼也都可找到供应东北菜、兴化菜、上海菜的特色餐馆。这些餐馆的特点是,价格大众化,装潢朴素,以小馆子的方式经营。质朴的木椅、木凳,平实的氛围,颇有中国地方特色,或许也是让故乡人备感亲切的原因。 旅居新加坡已有11年的张学雷,3年前与太太郑评镁在东海岸路联手开设东北风味馅饼店,由于做出成绩,两个月前又在老店隔邻开了家东北菜馆,专门供应风味独特的东北菜。 而3年前正式开业的莆田(兴化)餐馆,坐落在吉真那路,那一带是早年兴化人南来新加坡聚居的地方。餐馆老板方志忠4年前和兄弟自福建省兴化莆田到新加坡寻找商机,开始时投资经营电子厂,后来渐渐发现,新加坡其实有很多莆田人,但卖莆田菜的餐馆却相对的少,于是将工厂交给兄弟打理,开始动起脑筋卖兴化菜。第一家莆田(兴化)餐馆开业后,反应不错,接着方志忠又先后在芽笼、淡滨尼开了两家分店。 除了餐馆之外,一些新移民也在小贩中心经营中国地方小吃,位于大巴窑的叶邓阁就有一档北京面点,今年3月开始营业,专卖北京风味的小吃。摊位经营者魏云说,这里的顾客除了在附近工作的人士及居民外,也有不少从其它各远道而来的客人,除了中国大陆人之外,还包括不少中国香港人及台湾人。 为了满足家乡人的口味,大多数餐馆都不偏离家乡菜的原味。矛盾的是,一些正宗地方风味的中国菜肴,有时并不适合新加坡人的口味。要吸引顾客回头,各餐馆都尽量在“家乡风味”与照顾新加坡人的口味上取得平衡,许多餐馆经营者亲力亲为,亲自控制品质。 据悉,经营者开设家乡菜的初衷,是为老乡提供家乡菜,既是协助老乡一解乡愁,也为自己寻找创业的起点。这股由新移民带来的饮食风潮看来方兴未艾,老上海小笼馆的林崇敬说,由于牛车水的首两家老上海生意令人满意,股东们将再接再厉,计划在其它地区如闹市的购物中心开设另外5家分店。林崇敬认为,随着新移民的增加,上海菜的风行,上海菜馆的需求仍未饱和,业者仍有可为。 中国地方口味饮食盛行,也使到新加坡当地一些商家瞄准商机,引进一些具有特色的风味小吃或菜肴,如坐落大华广场的马兰拉面就是其中一家。 马兰拉面快餐连锁店源自中国,在全中国有400多家专卖店,餐馆主打手工拉面,光是拉面和汤底就有十余个品种。将马兰引进来的本地商人杨克非,从中国请来5名厨师制作点心、拉面和凉菜,准备大展拳脚,在新加坡不同地区开设连锁店。杨克非说,第一家马兰拉面反应很好,来客除了中国新移民,也包括大量的新加坡人。(张曦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