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的留学潮流,在经过浪漫而盲目的狂泻之后,正开始走向理性和沉着。对于这段留学,我在即将出版的《当代留学报告》中,称之为非经典留学。那些高素质、高水平的留学则称之为经典性的留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非经典留学呢?
一方面,非经典留学和经典留学在概念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事实上的截然对立。非经典留学可以向经典留学转化,一般的学生也有可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呢,今天的非经典留学之所以出名,确实也是它在一些方面出现了极度恶化的现象,比如人们所指责的“留学垃圾”。研究今天的中国留学,肯定要研究非经典留学并加以引导。
我们提倡有准备的留学,实用的留学。走过非经典留学,重要的是消去浪漫性,重在实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问,自己有没有必要出国留学?我目前的职业适合我吗?在目前的职业上,还有没有发展的余地,潜力有多大?有好工作、目前的职业很有前途,就用不着考虑出国。在这个意义上,出国留学就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
第二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大学毕业再出国,一般是要比没有经过国内大学的留学好。现在国内一些有经验和负责的留学咨询专家,已经对急于想出国留学者提出忠告:“一万年太久,不争朝夕。”
比如,对于很多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与其一毕业马上考研或出国,不如先在国内认真干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后再出国,这样留学的成功率就要大得多。
我认为如此的留学设计蕴涵了深刻的科学认识论道理。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过,“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知道是什么和知道如何做,两者的含义大不相同。“知道如何做”是一种智慧,或者说是一种业已内化的技能。出国留学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人拥有知识的智慧,或者说是内化了的,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经济、新闻、法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都不是仅仅靠纸上能够学成的。
如果抱着一个自己尚未真切把握的知识系统,到国外和一个新的知识系统进行交流,不仅达不到学贯中西的美好理想,相反很可能就是陷入矛盾和困惑之中。但是,如果一个人不仅拥有相关的知识,同时这些知识也经过了内在的转化,那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消化了已有的知识,也在实践中发现了新的问题,看到了发展的方向。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继之以目的明确的出国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可以有对国际先进教育资源最大效率的利用,他的人生设计也将是成功和辉煌的。
理智的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留学。这应该是当今留学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