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据报道,如今的上海高校里,有不少小海归,在国外读了几年中学,然后回国读大学。虽然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大多还是选择和国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但是在国内回炉已经成了小海归和他们家长的最新选择。作为家长,你会让自己正在海外求学的孩子回国回炉吗?如果你有孩子正准备送出国,看到这种情况,计划会改变吗?
全家陪读
□商辉 47岁 首代
我和先生都是在美国读的研究生,虽然,我们没有选择在那里生活,但是我们还是比较认同那里的教学方式的。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接受的是西式教育,现在已经高二了,我们正在着手准备让孩子出国读大学的事情。虽然现在外面关于小留学生的负面报道很多,很多本来在外头读书的孩子都回来了,但是这些都不会改变我们送孩子出去的决心。出去开眼界,还是早一点比较好。
当然,我们也有担心,一个女孩子,不管她的自立能力多强,我都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外面独立闯荡的。我已经计划好了,这些年,我的精力有相当一部分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也累了。所以,女儿出国,我就辞职,到美国去当陪读妈妈,没准,我也会再到大学去回回炉。至于孩子的爸爸,已经向公司申请,到美国公司去工作,公司已经批准,过了年,他就先过去打前站。
过几年,孩子成熟了,完全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我们俩会先回来,让她独自在那里再磨砺一番。
给儿子下了紧急招回令
□韩良才 45岁 会计师
儿子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读书的时候,班级里所有调皮捣蛋的事情都和他有关系。中考毫无悬念地考砸了,按照他的分数只能进普通高中。他的任课老师都无不惋惜地说,可惜了这副好脑子。于是,我们就想着,是不是国内的教育方法不适合这个孩子,这时,正好有很多朋友在给孩子办出国,我们觉得这对孩子可能是条出路,于是匆忙加入了这个行列。拿出准备买房子的积蓄,我们将儿子送到了完全陌生的加拿大。
从此,牵肠挂肚却鞭长莫及,只能从几乎天天一个的长途电话里了解孩子的动向。孩子似乎很适应那里的生活,他总是告诉我们,他喜欢那里的老师,喜欢那里的教学氛围,他很开心,还说自己的成绩是全优。我们将信将疑地欢喜着。
一晃,时间过了快四年,孩子该上大学了。我们咨询了很多老法师,将他们给出的建议一点点传给儿子,可是儿子告诉我们,不用我们操心,他自己全都打理好了。我们怎么能够放心?最好是能够过去看一眼,可是实在没有时间,正好有朋友要过去,就拜托他看一下儿子。朋友回来说,我们儿子现在可前卫了,戴着戒指,耳朵上打了很多洞。
这下把我们急坏了,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关于小留学生在海外的负面报道,我们担心死了,晚上睡觉都会梦到他在国外闯祸了。于是,我们给儿子下了紧急招回令,叫他马上回来,儿子不愿意,可这时他怎么解释,我们都听不进去了,只一句话,赶紧回来
儿子不情愿地回来了,果然身上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大堆。他还想说服我们让他出去,我们却怎么也不敢了。虽然没有什么大出轨,而且成绩也不错,拿了一堆奖,可他一口一个“你们中国”,要是再呆几年回来,不知成什么样呢!还是乖乖地在上海读书吧。
合格的不“回炉”
□马春祥 43岁 市场总监
回炉?产品不合格才要回炉。如果在国外书读得好,干嘛要回炉!
前年和我女儿一起去加拿大的一个孩子,当初出去的时候,父母炒股赚了点钱,家里条件挺宽松的。可是股票这玩意,说赔就赔。最近,这家人的经济状况明显不如以前,孩子如果想继续待在国外念大学,得打两份工才能凑足自己的生活费。家长考虑再三,觉得孩子这样太辛苦,顾得了打工可能就顾不上学业。再说,在国外待了两年,孩子的英语水平已经锻炼出来,该长的见识也都长了,回国应该可以读到一所不错的大学。综合权衡后,明年他们就打算把孩子接回来。
现在我们家的情况还不错,只要我们有能力,女儿也没有“回炉”的要求,我们一定支持她在国外念大学。让她在国外多学点东西总归没错。
回来后“水土不服”
□秦红梅 38岁 老师
前几年,看朋友们纷纷把孩子送出国念初中或者高中,心里挺痒的。但因为心疼儿子,我和老公犹豫再三,决定缓一缓。幸亏当初屏住了。
那时候赶着出国热把孩子送出去的朋友,现在是各有各的烦恼———孩子自由散漫管不了;孩子花钱奢侈刹不住;孩子奇装异服看不惯……不过,最集中的问题还在于孩子出国之后,肚子里墨水没增多少,眼界却变高了。回国之后,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原本指望把孩子送出去培养个博士回来,没想到,才一两年工夫两代人的差异就拉得那么大。博士没培养出来,倒给自己找回个染了一头红毛、穿了无数耳洞的“小冤家”。
我觉得与其如此,不如等孩子再大一点,高中毕业后再送他们出去。毕竟那时孩子已经在国内接受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性格和自我约束能力也趋于成熟,学成回来的不适应状况应该好很多。
我有话要说
●初高中,在国外其实学不到什么,真正含金量高的还是大学里的东西。“小海归”回国念大学,那他前期的出国行为完全就成了“镀金”。如果只是要让孩子在国外晃一圈,长点见识,那么不用留学,全家出国旅游一趟也行。(马虎眼)
●国外的学校比较注重实践,女儿在英国读高中时就承包了一家咖啡馆。现在待人接物的能力不是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能比的。我觉得关键不在于女儿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在于掌握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锻炼了能力。若女儿有“回炉”打算,我不会阻止的。(胡米)
记者手记:谁是赢家
感觉出国留学像是鞋店里的限时抢购,东西未必合适自己,但是见那么多人都在那里买,似乎自己不买就吃亏了似的,于是也就一头扎进去,先买了再说。买回去才发现尺码、款式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又不能退货,只能自己吃进。怕浪费硬给孩子穿了,结果孩子的脚扭伤了,甚至致残了,这时才后悔已晚。
现在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问题只能说明家长在这项消费上的盲目性和冲动性。据说,中国家长一年花在送子女出国上的费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肯定不是孩子。
这是一个呼唤理性消费的时代。既然是孩子的事情,那么首先该听一下孩子的意思,别做一相情愿的事情。接着还得衡量一下这套方案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最后,要及时调整计划,别送出去了就万事大吉,具体情况还要讲个具体操作。不管怎么说,小海归“回炉”,就是一种碰到问题的积极动作。
陈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