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远离祖国,初到异国他乡,他们最需要的什么?是帮助,是朋友的热情之手。
留学生在陌生的国度遇到困难,遭到挫折,甚至天灾人祸,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帮助,是亲人般的呵护。亲朋好友鞭长莫及,有人却充当了这一角色,那就是形式各异的中国留学生组织。
近25年来,我国共有60多万人出国留学,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都是史无前例。
据人事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持续多年的出国留学热潮势头依然不减,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万人。初到异国他乡,留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来自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难题,怎么办?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不要忘记,还有我们留学生自己的组织。有时候,寻求中国学生组织的帮助,你所面临的难题会迎刃而解。
初到异国他乡,先找学生组织
在国内的时候,许多学生习惯于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人安排好,而来到异国则要靠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马上需要解决在哪里住,解决一日三餐,了解学校有什么教学设施,办理图书证,接下来还有怎样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意义。所有这些事情,从何开始?怎样处理?新学生可以到学校的学生中心或其他学生组织去求助,因为这些组织的成员在处理事情时比较有经验,他们会给予新学生耐心的解答。有的学校还有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办公室,可以给他们提供特别帮助。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中国学生,遇到困难找学校的中国学生联谊会当然是最方便的,虽然同是学生,但“老”的要比“新”的熟悉更多情况,求得他们的帮助,也许可以使新来者少走许多弯路。
小H初到美国一所大学学习,两眼一摸黑,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她在大学中心网站上查询到了一个联络电话。拨通电话后,对方告知,该中心主要提供校园设施的一般信息,并且表示,这可以作为新学生来了解学校情况的第一站,比如这里可以向新学生介绍学校专门负责住房和餐饮部门的联系办法,从而由此顺藤摸瓜,最终解决问题。
留学生通常还会遇上怎样合理开支的问题。留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因此节俭度日,精打细算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活本领。刚到欧美国家,情况不熟悉,看着什么都贵,怎样花钱心里没底。这个时候不要随意乱花钱,要理清日常生活花销的重点,先抓主要矛盾。第一件要琢磨的事情是住房,找到一个价钱能够接受、位置和条件适合的住房十分重要。
寻找住房,首要的是找信息,然后就要靠自己动脑子从各种信息中做出判断,找出适合自己的房屋。找信息可以到学生组织去询问,他们至少可以提供应当到哪里了解情况的信息,他们还可能会提供有关的报纸或其他住房信息,材料上面会介绍房东的地址、电话、交通状况、住房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包含什么设施,比如能不能做饭。学生一般都需要自己做饭,因为这样能够明显减少开支。
可以多找一找跟自己文化背景相同的中国同学,向他们了解怎样购买生活用品,如果能有一个有经验的中国同学带着去采购一趟就最好不过。因为已经安顿下来的中国同学一定会知道,附近有哪一家合适的超市,哪些商品价格合适。对于新来的同学,应当把紧要的东西先买下来,比如米、面条、油、盐、酱油、鸡蛋、牛奶等等。新来的同学在校园里面可能结识到这样的老同学,也可以向学生会组织去询问,请求提供线索,很多学生组织都有老同学的名录。
另外,学生组织往往都有网站,具有上网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事先对学生组织及其工作有更好的了解,更清楚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具体帮助。
学生组织还可以提供更多帮助,包括组织各种活动等,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艺术办公室,帮助学生参与形式不同的多种艺术活动,与专业艺术家接触,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另外,很多学生组织都欢迎学生多提建议,所以有什么具体困难或者新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提出来,不断改善学生组织的服务,从而有利于使学生在留学期间度过一段有收获,而且比较轻松的时光。
美国的“中国学生联谊会”
在中国留学生集中的美国各大学,一般都有中国留学生自己的组织,或叫“学生联谊会”,或叫“俱乐部”,名称不同,但作用差不多:相互沟通,互相帮助。
夏威夷大学是一所中国学生比较多的大学。这里的中国留学生联谊会就十分活跃。逢年过节,学生会都要组织学生集体联欢或看电影,特别是国庆节和春节等传统的中国节日,留学生都会去参加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在海外与国人同欢同乐。由于学生会是民间组织,所以一般没有经费支持,“party”常常是大家自己做菜,每人带一个,大家聚在一处享用。新来的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找到学生会,就会得到尽可能的帮助。比如有一次,一位来自上海的学生刚到美国半年,就得知,他在上海的3岁女儿不幸患上了白血病,治疗需要很多钱。他忧心忡忡地找到学生会,中国学生会负责人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募捐活动。还帮助他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份业余工作,让他有一些收入。
“9?11”事件后,美国加强了对外籍人进入美国的控制。美国2001年通过的联邦安全法要求所有大学采用新的电脑登记系统,没有登记的外国学生将面临严格的审查,之后才能延长签证。在此期间,许多中国留学生因他们的名字没有正式登记而得不到签证,有的甚至面临失去奖学金或中断学业的危险。在这严峻时刻,美国最活跃的中国学生组织——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纽约学联,与其他学校学生组织华人团体共同成立“全美中国学生学者签证安全检查促进委员会”,在全美范围关注这个问题。纽约学联于2003年3月10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反映了这个问题。学生组织联合大家集体签名并把美国各校滞留未归的同学的名字、校名和滞留时间、拒签地点,都刊登出来,上书美国官方,希望重视并解决。后来,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领事司司长马拉?哈蒂就中国留学生、学者返美签证受阻问题亲自致函纽约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总主席。在信中美助理国务卿对中国学生、学者的签证问题表示关注,并且就中国留学生、学者返美签证问题作出承诺:“把签证审核及安检控制在30天以内。”
在2003年春季中国抗击“非典”时期,美国留学生组织还举行了大规模的捐款活动,并购买了口罩等物资,寄回祖国,表达了海外学子对祖国人民的热忱关注。
全法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海外留学生组织是留学人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帮助、增进联系和友谊的学生组织。法国最大的留学生组织是“全法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成立于1986年底。按留学生分布和活动情况,全法学联在首都巴黎设立两个分会,在其他留学生聚集的城市设有43个分会。
此外,已经取得一定专业成就、在法国从事科研和教学的老留学人员还成立有专业协会。目前在法国较为活跃的有全法科技工作者协会(由教授和研究员组成)、工程师协会、法律经济协会、生物医学会、农学会等。专业协会以学术交流为主,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中国学者间的横向交流和与法国同行间的纵向交流。
据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白章德参赞介绍,学联和专业协会是教育处联系留学生和旅法学者的纽带,双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学联国庆节、春节等节日组织的联谊活动和讲座等学术活动都得到教育处的大力支持。教育处组织的西部扶贫计划和留学人才招聘活动等也得到了学联组织的通力合作。
教育处给学联提出的目标是:“代表学人、激励学人、服务学人”希望他们走在学生前列,做出榜样,鼓励留学生们积极向上。学联每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学联干部都是业务能力强、热心留学生事业的学生。他们不计报酬、义务服务,对所负责的工作认真投入,在学联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每年的学联大会是学联骨干交流工作经验的好机会,学生们在自我教育中提高很快。通过安排和组织留学生开展有声有色的学联活动,学生干部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自己的组织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联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新学年到来前,学联为初来乍到的新生着想,主动给他们办讲座,指导新生如何办理居留证、医疗保险和学校注册,如何找住房,选择交通工具,给他们解答一些具体问题。外地的留学生还可以从当地学联拿到表格,通过学联组织在教育处注册登记。
这些都使新来的学生感受到温暖,帮助他们很快度过来法最初的不适应期。
平时,学联组织大家外出游览、看电影。学生临近毕业时举办讲座,请拿到学位的学生讲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医学会会员利用自己的专长搞义诊,为留学生服务。工程师协会的人员每年都到国内西部讲学,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法律经济协会为国内法律界与法国同行的交流牵线搭桥,促成双方的有益合作。
学联设立有自己的网站,由一些热心的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主持,内容丰富,深得留学人员的喜爱,网站的日点击率已经达到近万次。教育处和学联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在网上发布,吸引留学人员参加。留学生在法国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站咨询得到解答。全法学联还通过自己的杂志《巴黎学人》宣传和扩大影响,为留学人员服务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个发表言论和见解的阵地。全法学联在使馆教育处设立一间办公室,每周六3点到5点半由学联干部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的学生。
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学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曾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出了车祸,由于距离遥远,教育处委托当地学联处理此事。学联的学生干部四处奔走,与警方联系取证、进行法律咨询、请律师并照顾出事学生,使事故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
有个留学生来到法国后辗转了几个地方,和国内家人失去了联系,焦急万分的家人向教育处求援。教育处利用各种线索协助查找,发现该学生有可能在西南部城市图卢兹。于是,教育处通知了该市的学联组织。学联发动学生到各个有中国留学生的学校去查找,很快与这个留学生取得了联系,有关情况反馈国内后,这个学生的家人安下心来,非常感激教育处和学联的同学的协助。
白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