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许多有关“海归”的神话曾使国内一度掀起一股“留学热”,许多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绞尽脑汁把孩子往国外送,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也把“学好英语,将来出国深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苦苦地编织自己的“留洋梦”。但是在这股“留学热”慢慢平息的今天,我们可以从其可行性、回报率等方面理性地对其进行分析和透视。
也许对于一些国内的高中生而言,出国读大学是回避高考压力的有效途径。一些家长估计自己的孩子将会榜上无名,而一些同学又不愿意让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场艰苦的打拼中白白浪费,于是家里有条件的利用条件,没条件的创造条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小李曾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高二的时候家里人因估计他高考把握不大,果断地把他送到美国留学。几年下来,比起在国内拿一个自费的二流文凭而言,他一个正儿八经的学士学位自然更拿得出手些。但在问及将来时,他显得有些无奈,尽管现状差强人意,但是他的高额学费还没有收回成本的希望。光凭学士学位回国找工作自然没有什么竞争力,但倘若继续深造,家里有点不堪重荷。
进退两难的窘迫确确实实地发生在不少小留学生身上,这类“即使只是镀了层金也值得”的狂热,如今理应上升到“回来之后是否可以找到一份至少可以收回成本的工作”的理智。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在出国留学问题上已是慎之又慎,绝大部分在读的大学生不愿意中断学业,放弃即将到手的大学文凭去国外念书。“即使出去,也得等到毕业之后,现在国内对‘洋学士’有看法,认为那是高考落榜生的路,我们不愿意浪费自己辛苦争取而来的学习机会,更不愿意浪费这巨额的教育资金。”
小何在湖南大学毕业之后,顺利地应聘到了大连的一家公司,艰苦打拼了一年,好不容易把工作局面打开,却又毅然地辞掉了工作,远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虽然花掉了巨额教育资金,但一脸无悔。他还告诉笔者,英国出台了新政策,允许他这种情况的留学生留居工作一年,他打算把握这难得的机会,努力弥补这笔高昂的留学费用,同时在海外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有真才实学的“海归”确实可以回来有一片施展的空间,但留学理应把握适当的留学契机。盲目逃避高考压力而去留学不是根本的办法。只有敢于迎难而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选择才是上策。
滕夏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