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习惯把英语以外的外国语言统归为第二外语,简称“二外”,在国人的认识中,英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从语言普及程度来讲,也确实如此。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同时人们也必须接受更加多元的文化,如果在英语之外还会一两门“小语种”,也许会带给你更多的风光。在英语继续大热的同时,北京又兴起了一股学习“小语种”的风潮。
以稀为贵的香饽饽
据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北京市18岁以上外语人口约为332万,其中掌握英语的人数占97.3%,掌握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韩语的总人数不到1%,而奥运会及奥运会后经济发展所需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英语人才,随着欧洲和日韩等国家来华人数将大幅度增加,来中国办公司的机会更多,小语种无论对于服务社会还是就业都颇具含金量。
出国留学的通行证
留学法德和瑞士等欧洲国家的热潮兴起之后,这些国家的语言也顿时成为热点。据德国春天语言培训中心介绍,前来学习德语的学员中,有超过80%的人是为留学德国做准备。据记者了解,留学法、德、日、韩等国,通过该国语言考试是申请的必备条件。据学员王先生讲,他曾经因公去过欧洲多次,这些国家对本国语言文化保护相当重视,所到之处,居民们大多能听懂英语,要想深入交流还需靠本国语言。所以他学习德语,并非只为申请大学,更多的是为保证生活和交流顺畅,同时更真切地了解德国文化。
入职外企的又一砝码
记者发现,北京语言大学的韩语培训班中的很多学员都是来自于周边高校的学生。很多学生坦陈,他们学习“二外”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李姓同学来自于北京科技大学,专业与汽车行业有关,他希望毕业后能够进入韩国一流的汽车生产企业,一口流利的韩语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少优势。像李同学这样为进入相应外企而学习“二外”的不在少数。
别样情调的象征
一部《向左走向右走》让学习波兰语流行了一阵子。都市里还有一些有钱又有闲的男女学习“小语种”,纯粹就是为了寻找一种身处欧罗巴小镇和南美腹地的感觉。麦小姐讲话时可以从荷兰语或希腊语随意切换至意大利语,她说她喜欢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流浪欧洲时,这些语言不仅是她生存的工具,更是她感悟古老和浪漫的介质。她身边很多朋友学习小语种都是不为名利,只为追求一种别样的生活调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