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孝阮代表的只是金字塔的尖顶,在他身后还有千万来自“少数群体”的移民子女或留学生在英国为学业奔波、努力的人。据统计,16岁以上的移民子女比白人子女更有求学意愿,亚洲裔青年尤为突出。GCSE考试即英国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是英国中学的毕业考试,也是参加大学考试的“敲门砖”,程度由优秀的A级到普通的O级。在这一考试中,74%华裔青年的5项成绩在A至C间,印度青年这一比率为65%,英国本地白人子女为51%,黑人子女仅为36%。已到工龄的亚洲人也对求学有着更大的追求。22%英国华人希望获得学位,印度人的这一数字为10%,英国本地白人仅为5%。 当然,大量留学生到来加大了仅占英国人口7.9%的移民群体的“好学度”。不可否认,通过教育改变未来,是被多数移民奉为宝典的人生模式。
她微笑“拼”出冠军
重视子女教育投资,移民家庭的这一特性正愈加彰显,格伊特丽·库马尔就是最佳例证。就在华莱士获奖之前一个小时,这名13岁的印度裔女孩击败10万对手,捧走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难词拼写大赛桂冠。要知道,库马尔8年前随父母来到英国时,英语还是她的“第二语言”。
库马尔的成功显然来自她的良好家庭背景。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为麻醉师,两人很乐意为女儿的教育大笔投资。年纪轻轻的库马尔十分热爱阅读,她曾随身携带一份“难记单词表”以便时常默记它们的拼写。
《星期日泰晤士报》财富名单的“炮制者”菲利普·贝尔斯福特分析说,热衷教育是一些商业家族的传统,“他们有着优秀的家规,重视教育投资,倡导终身求学。”正因如此,不少移民借助高等教育攀上了财富的高峰。英国首富拉克希米·米塔尔在印度长大,如今已成为英国的钢铁产业巨头。据资产估价,米塔尔拥有120亿英镑,比威斯敏斯特公爵还要富有,而后者正代表着英国“祖传财富”的贵族阶层。
英国政府公布一份调查报告说,移民群体一年为英国上缴的税款,比他们的消费支出高出250亿英镑。尽管这一数字备受质疑,但移民群体“事业心”和对工作的勤奋还是在报告中体现出来。
“偶像”激励后来人
对“美国梦”的渲染,曾激励无数“异乡人”踏上美国土地,或淘金、或寻梦。如今,英国移民的成功逐渐被肯定,“英国梦”在一些人心中生长起来。
去年9月,garavigujarat出版公司出资举办了第六届“领导层与多样性奖项”。成立了ebookers旅行社的迪内西·达米贾荣膺年度任务奖,而英国最具影响力的非白人政府官员苏马·恰克拉巴尔特也位列获奖名单之上。
随着越来越多成员功成利就,移民群体也开始注意到,塑造自己的成功偶像应成为造福整个群体的重要途径。“珍珠基金会”的支持者威廉姆·翁就坦言,“珍珠奖希望能为华人提供更励志的榜样,让部分个人和组织的努力与成就为更多人了解。”
他进而介绍说,“华裔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显示着巨大的才华。他们不再仅仅涉足餐饮业。他们已进入媒体、信息产业和其他领域,但才华却很少得到承认。”
回顾在短短几天内大放异彩的三名移民“偶像”,如果对焦家庭背景,华莱士的成功或许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启示性。从牙买加移民英国之初,他的父亲找了份厨师的工作,母亲做了一名护士。这个生活并不宽裕的家庭很难谈得上对子女有什么“教育投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这样的家境没有动摇华莱士的志向。
梦想是成功的起点,这正是华莱士的最大成功,也是英国黑人青年可以借鉴的最有用之处。正如华莱士第一本法律书上姐姐的赠言:“努力学习吧……人们不会给你任何东西,除非你有财富可以继承。如果你想得到它,你得靠自己去挣、靠自己赢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