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留洋者大多是去读硕士、博士学位;90年代初,高中毕业生开始到国外读大学本科;而现在留洋者多为中小学生,有的则只是几岁的娃娃
新闻背景
2005年1月7日,距离政协沈阳市委员会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还有一周的时间,中国民主促进会沈阳市委员会的代表郑重地把提案交给大会。其中做为《关于低龄留学成风》这项提案的起草人,沈阳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张铁辉心中难以平静。
一组澳大利亚使馆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中国持签证的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数量已经占到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仅以澳大利亚为例,每年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已占所有出国人员的70%至80%。
更有专业人士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小留学生可望达到10万人。而做为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沈阳市每年走出国门的小留学生更是持续增多,有的中学甚至一个班级每年就能走出10多名学生。
父母意识 催生低龄留学热潮
“我的儿子在澳大利亚读书。”“我的女儿从小在英国长大。”不知从何时起,子女低龄留洋已经悄然成为父母在人前公开炫耀的资本。“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吗?”在国外“镀金”的孩子就一定成长得好吗?
沈阳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张铁辉对此并不认可。做过多年教师的张铁辉对低龄学生的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西式教育固然有它本身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都可以去适应它。
如果一味地将幼小的孩子推向国门外,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因揠苗助长而酿成无法弥补的悲剧。
案例A:一位单身母亲,为了光宗耀祖,不顾女儿的强烈反对,毅然将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儿送往英国留学。从小娇生惯养、没有任何生活能力的女儿难耐异国他乡的孤苦,一味地抵触母亲,最终竟采用了报复的手段——和一位小她几岁的男孩恋爱同居,最终导致怀孕。
最后为了筹集回国做人流的经费,她竟和男孩在国外策划制造了一起“夺命劫财”的惊天大案。这个女孩在被判处死刑前,对律师说,“如果不是我妈当初逼着我去留学,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结局,我恨死她了……”
案例B:17岁的刘洋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在南方打工,患有严重乳腺癌的母亲则下岗在家。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能让儿子有个好的前程,不惜四处举债将在沈阳市外国语学校读书的儿子送往日本。
没有自立能力的儿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监管,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很快将所有的钱花光,最后竟然沦落街头。被送回国后,不但学业荒废,性格也从此变得忧郁和自闭。
案例C:沈阳母亲于静芬听信了留学中介天花乱坠的吹捧,把国外当成了没有任何压力的“天堂”,毅然以陪读的身份和上中学的女儿共赴新加坡。谁知道,幼小的女儿根本无法适应新加坡的英语教学,渐生厌学心理。而于静芬也没有像当初中介承诺的那样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天不但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连续工作十个小时,而且根本无法照顾女儿。
接连上演的悲剧让当初蜂拥出国的孩子大多选择了黯然回国。而这些当初怀揣梦想的孩子为之承受的则不仅仅是虚度的光阴,更有精神上的重创。
是福是祸? 留学门槛越降越低
一份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留洋者大多是去读硕士、博士学位;90年代初,高中毕业生开始到国外读大学本科;而从目前的统计来看,留洋者的年龄逐渐降低,大多为中小学生,有的则只是几岁的娃娃。
留学,一个曾经在大多数国人心目中无法企及的字眼儿,如今却摇身一变,变得如此轻松和容易。在沈阳市的一次大型留学中介会上,一位从新加坡来的留学机构代理甚至表示,只有父母有足够的资金担保,其它方面都好办,他保证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到新加坡。
这位代理甚至还表示,出国留学的年龄越小越好,有利于孩子过早地接受“西式教育”。这位自称是华人的新加坡代理真的是为了让中国人能早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吗?
答案当然不是。
随着留学市场利润空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瞄向中国市场,纷纷来中国分一杯羹。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国家把开拓中国的留学市场视作教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就连最保守的法国,也开始打开国门,向中国留学生张开双臂。这些国家除了在经济上降低门槛,对出国留学学生的年龄更是纷纷放宽,不但中小学生可以出国,甚至连几岁的孩子也可以出去。
张铁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名中学生到英国留学每年要花费人民币30万元计算,五年就是150万元。年头越多,花的钱也就更多。如果年龄小的孩子出国,还需要母亲陪读,吃穿住行,花的钱更是个无底洞。就这样,西方人的钱袋子,就等着中国人将大笔大笔的钱往里扔。
而做为输送孩子的留学中介,更是被称为“暴利行业”。沈阳一位中介商每办理一个孩子出国,每次至少要收1万块钱的中介费。在中介商天花乱坠的吹捧中,大多数家长更愿意相信,孩子只要出国,就一定能够成材。
而事实上,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教育方式与西方差异很大,大多数小留学生都难以适应。仅以新加坡为例,一个小留学生出去后,首先就要面对英语关,因为在新加坡,教师完全就是用英语授课。事实上,从小接受中式教育的小留学生很少能听懂英文授课,时间长了,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只好回国。
谁来埋单? 小留学生未来堪忧
沈阳市某大型留学中介的一位服务小姐,听说记者要为一位正在读小学的亲戚咨询留学事宜,立即向记者推荐新加坡做为最理想的留学国家,并保证孩子到新加坡以后能读上政府公办的学校。
对于记者最关心的孩子高中毕业后的去向,这位小姐的话则模棱两可,声称只要学习好,就能上政府公办的大学,并表示这些大学足以和国内的北大和清华媲美(新加坡的私立大学在国内是不承认学历的)。究竟学习好到什么程度才能进入公办大学,这位小姐也不能肯定。
若干年以后发生的事情,再找中介公司负责,恐怕早已人去楼空。而据张铁辉所了解的情况,真正最后能上政府公办大学的小留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几乎所有的留学中介向你介绍情况时,大多都会挑好的方面说,而回避困难和风险,他们的目的只是要塞满自己的腰包。
张铁辉所在的沈阳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隶属于沈阳市教育局,多年接触留学事宜,使张铁辉对这一行颇为了解。
目前沈阳市场上的留学中介鱼龙混珠,良莠不齐。更重要的是,国家教育部只负责对留学中介的审批,却缺乏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
这使得一些不法中介为了赢利,不惜施骗,结果只能害了孩子。张铁辉对架子和说,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应迅速制定出相关政策,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出国留学机构加以规范管理,清理一些招摇撞骗的中介机构,减少社会财富的不必要损耗、消灭留学问题的隐患。
小留学生频繁走出国门,在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中国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一位前去咨询孩子出国事宜的家长对记者毫不讳言,她让孩子出国的原因就是实在不愿让孩子做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整天钻在书山题海中压抑个性和自由,就算周末,也无暇休息,还要上各种初习班。
这位母亲还表示,如果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也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她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国外遭“洋罪”。
这位母亲其实也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观点。应试教育的改革确实迫在眉睫,而另一方面,那些准备送孩子留洋的家长,也要端正思想,不能仅仅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国门。毕竟国外并不是享乐和避难的天堂。 (记者 张晓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