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难换“奉养”“养儿防老”观念要变
多存钱,才有更多机会理好财; “储蓄是理财的第一步”,很多人都对这些道理和警言耳熟能详。但每每谈到存钱,现代父母都会抱怨说,子女花费沉重,自己很难存钱。
的确,中国家长们可谓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孝子”: 中国的父母特别心疼孩子,总怕子吃亏,怕自己家的孩子吃得没有别人好,用的没有别人家的好,尤其是教育方面,更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环境。从怀孕开始,到吃奶粉,到上托儿所,到上小学、初中、高中,自己平时多用点什么也许会心疼,但给孩子“砸”一两万元甚至上十万元的“择校费”、给孩子请昂贵的各类家庭教师时,从不“手软”,全都是倾尽全力。对于一般工薪家庭而言,除了按揭住房还款,孩子就是最大的开销,每月家庭基本开销中一半以上花在小孩身上。
但现代社会,靠子女“奉养”的观念日渐淡薄,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大。由于我国长期奉行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同时健康医疗等利好因素导致国民预期死亡年龄大大推后,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今后将出现“两个子女奉养4到6个老”的局面,靠子女保障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已经变得很不现实。而且,由于社会竞争会进一步白热化,到年老时甚至还有可能要支持中年失业的儿女,为子女预备一笔生计周转金。因此,父母退休后,必须有独立生活的准备,自己担负退休后的生活费用。
如此一来,父母亲们要想过优质的退休生活,就必须先帮自己筹备“养老”钱。而为了充分准备自身的养老金,有一条很好的“理财捷径”,就是早日让孩子们自己去“觅食”——到大学后就不再负担子女的教育金,或者只负担一部分。道理很简单,为自己“节流”,增加自的可支配收入,以便累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养老金”不要流失于“高等教育金”
要知道,现在的大学费用也是高得惊人。根据本刊去年8月一篇《大学生一年要烧多少钱》的文章调查显示,目前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学生,每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所有的开销平均在15000元左右,4年本科下来,也就是要6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家长为了孩子兴趣的投资,及一些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去参加的一些认证考试,比如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认证、微软工程师认证、思科认证,这些认证考试的费用之高足已让工薪阶层的家长咋舌)。当然,开销大的小孩还不止这么多,年均花费在两万元以上的大学生并不在少。也就是说,供一个孩子在上海念大学,平均每月需要投入1000~2000元。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孩子念大学的费用还会只增不减。
如果还要去海外深造,那么花费之巨就更是触目惊心了,去澳洲一年十几万元,去英国一年二三十万元,不一而足。而且现在留学风气正浓,很多小孩都想和同龄人一样,出去见见世面再回来找好机会,或者索性在国外发展。如果真要“走出国门”,钱就很快无影无踪——“流失海外”了。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程度还不高,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将在瞬间大幅度滑落,同时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若不希望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质量突然间变差,从40多岁(此时一般家庭的孩子已经或即将迈入大学殿堂)开始筹备自己的养老金已经为时不早,甚至有些晚了。
如果等到孩子上大学以后,还因为对孩子抱有长期的“支出”习惯,或者出于道德、面子等因素考虑,不停地为孩子“买单”。那么,且不论孩子以后是否有能力“孝养”父母,单单是本科4年内为孩子每月花费一两千元,从而丧失的理财机会成本就很高了。
假设小王18岁上大时,父母已经45岁,大学4年平均年花掉父母12000元,总计48000元(寒暑假除外)。保守地说,如果小王的父母在45~49岁期间,每年有12000元钱用于购买中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在5%左右,那么到60岁退休时,这笔钱能为父母多提供将近10万元养老金,而不是在孩子读大学4年之中全部消耗掉。
让孩子自己借钱去念大学
也许有家长会担心,习惯“被哺乳”的孩子一旦失去自己的庇护,一时之间很难寻找到合适的生活机会。但根据社会上的实际情况来看,家长们根本不用为子念大学的钱担心。
如今,念大学的孩子甚至比四五十岁的父母还有工作和挣钱能力。现在高校中,不少大学生都有比较稳定的兼职机会,可以说读书期间“快乐兼职”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社会各界的助金等几个体系,都能为大学生们提供一定的“融资”渠道。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大学4年中向银行借到基本的学习费和部分生活费,加上平时自己打零工挣的钱,已经能够应付大学生活中的经济压力。此外,如果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还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企业赞助的奖学、助学金,有些奖金的数额还不低。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里,接受过比较良好的高等教育者,只要毕业后能找到比较好的工,还助学贷款根本不是问题,而且国家也有政策上的倾斜。父母绝对没有必要替小孩的高等教育经费操心太多,反而应该多花些时间好好规划自己的养老金和退休生活,否则钱全部花在小孩身上,未子女们如果没有孝顺的能力,或者没有孝顺之心,这笔投资岂不是非常之失败,而且根本没有后悔药可吃噢!
“小孩在高中以前尽量培养他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念到大学时,父母亲就应该让小孩学着在经济上独立”。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理财思路。而且,父母对于金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榜样。如果父母为了应付孩子的高等教育费用而手忙脚乱,甚至影响到自己今后的退休生活,极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反之,如果操作和导得当,孩子们在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之下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业,也会更加注重自身理财能力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记者有一个朋友,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大学4年一共向银行借了36000元学杂费,年利率低至2.89%,加一次上海三菱电机集团3000元的助学金,两次学校的奖学金共计2000元,以及平时做家教等兼职工作挣的钱,顺利完成前3年的学业。到了大四上学期,她找到了一家媒体做实习生,实习期间稿费月平均有1200元左右,足够应付她的大四生活。后来她也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谈起自己的经历,她感觉非常好。她说:“不用父母操心,也不用占用他们养老的钱,找工作时心态也更平和些,对待生活自己也更努力些,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
家长们可听到了?孩子们长大了,给他们多点机会、多点空间去发挥吧。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的退休金筹划好,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帮助,才不会徒增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压力。
父母“放”给孩子去留学
“给孩子一张单程机票,为他准备好第一学期的生活费用让他自己学成回国”。这是记者一位台湾朋友的亲身经。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 争取申请当地的留学款; 争取各种学校和校外的兼职机会……自己筹钱度过海外的留学生涯。早期留学潮中,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每次想到留学生活,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感,如果父母什么都帮我打点好了,我将没有今天的韧性。”那位台湾友说。
但在现在,出国留学打工的机会可能越来越难了,加上国内父母爱子心切,有时并不愿意孩子孤身在外还要吃么多苦。同时,留学的费用比在国内上大学,数额往往比较大,光凭孩子“初生牛犊”之力不一定能完全“搞”。
所以,如果实在舍不得,家里经济条件又较宽裕的情况下,父母不妨和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们签订一份“君子协议”——父母借给孩子去留学。年的“贷款”利息可以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也可以酌情上下浮动一定的比例。
这样一来,孩子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了压力之后会增加他们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动力,将来才会更有出息。父母的这笔贷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也更小,对父母的养老计划的负面影响也更小。说不定,父母这笔贷款还真为自己带来5%左右的“投资回报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