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到莫斯科、圣彼德堡,最耀眼的是各种教堂金光闪闪的圆顶、尖塔。从克里姆林宫、红场,夏宫……到汽车经过的许多街道,几乎处处可见。有的还在装修、油漆。显然,俄罗斯正在重光祖宗遗产,振兴旅游观光,复苏社会经济。3天的走马看花,让我们无比赞美,圣彼德堡不愧为街道整齐、建筑雄美、艺术瑰丽的一流旅游城市。但也不无感叹:过去好象捧着祖宗遗留的金饭碗去乞食。但一旦让金饭碗焕发出艺术魔力,定然会挥发出经济效应。
旅游车停在一家中餐馆门外,我们正要进去午餐之际,忽然见到对面一个街景:一位年纪入冬的白发苍苍老妪,陈年厚衣裹紧身体,脱色围巾从头裹到脖子,坐在一个破旧小木箱上,眼神凝滞冷对,铺着一块破旧胶布上,摆着一小堆马铃薯,几个西红柿。我们站着,观察很久,没见有人来光顾。终于来了个老翁,挑了半天,讲了很久,才买了两个西红柿。进餐时,我们的菜肴也清淡,肉类很少,新鲜青菜不多。进餐出来,依然见到这在俄罗斯的深秋的街头摆摊老妪木然坐着。不禁叹气:“这七老八十的怎么活呀?”陪同我们旅游的中国留学生也叹气说:“这样的老人,我们司空见惯啦!儿孙赚的钱还不够自己用,自己的退休金不是微薄就是没有。连买火柴的钱也没有,只好省下这些马铃薯和西红柿来换钱啦!”
其实,这些留学生自己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放弃学习、休息充当义工,甘为大会服务。会后又乐意充当导游,带我们观光游览。到圣彼得堡,参观夏宫冬宫后,一起休息,无拘无束地闲谈。“说实在的,来这里留学,很多学科、研究还是先进的,高水平的,但是对前途没有信心。说俄语只能在俄罗斯用,俄罗斯生活水平又低。”
回到莫斯科,路过宫殿似的莫斯科大学校园,我们不禁赞美:“够雄伟!”身边的留学生义工应道,“你们知道教授赚多少钱吗?我们的教授月薪只有100到150美元,生活可清苦啦!”我心里很同情,但嘴里说:“那里赚钱那里用,哪个国家都要养自己的人民。大家都是知道的,俄国目前经济不怎么样,远远比不上我们祖国,但它的许多科技又远远在我国前头,领先不知多少年。好好学习,把握时光,前途是无量的。”
我们都是身处异邦为异客,才认识一两天,才见过一两面,像故知似亲人,掏心掏肺地交谈,畅所欲言。“不要把钱看得那么重要吧!国内一些贪官不是钱有了而命却没有了吗?”一个留学生抢着说:“是呀,从前的皇帝用金碗吃饭,我们用瓷碗不是一样吃吗?”“他们的冬宫夏宫不是也带不走吗?”又一个留学生争着说。我们不禁惊喜,不愧是年轻人,容易困惑,但只要点一点,也容易拨开迷雾。确实,瓷碗金碗都是碗。也许用者有不同的特殊感觉,可是吃进肚里都是饭。如果正正当当,捧着金碗吃饭,当然很写意。如果为了能够捧着金碗吃饭,而不顾一切,不择手段,还不如老老实实捧着瓷碗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