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最大敌人是颠沛流离。过去战乱、饥荒造成夫妻分离,最后劳燕分飞的悲剧不知凡几;当今世道由于人口流动,也造成新的离婚率不断高扬的社会问题。"临时夫妻"(抗战夫妻)现象正在到海外来闯汤天下的华人中半明半暗地滋生。
“临时夫妻”的君子协定
来自天津的徐先生五年前以探亲的名义独自来美,太太和五岁的儿子都留在国内。出国前,徐先生是一家着名法国化妆品商的中国代理,每年能有近二十万人民币的收入。据他的朋友介绍,徐先生之所以选择出国这条路,很可能是害怕因经济问题而挨整。为了保留合法身份,在纽约呆了半年后,徐先生自费到长岛大学学习语言,遇到了正在攻读MBA的吴小姐,从而开始了公开的同居生活。
据徐先生透露,他认识吴小姐的第二天,双方就在同居上达成了一致,原因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他已寂寞了半年多,虽然也到法拉盛找过"中国小姐"解决一下生理需要,但只有激情没有感情;二是他想学习英语,需要有个老师,而吴小姐正具备这两个条件。吴小姐当时也有自己的难处,其一是马上就要毕业了,她想在曼哈顿找份工作,正准备离开长岛,而徐先生一个人住在皇后区的亲属家,能提供住处;其二是当时她老公的留学签证又被拒了,她感到,自己"不得不从梦想中回到现实",便选择了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同居。
徐先生的朋友透露说,在和吴小姐同居前,他们俩曾有过一个"君子协定":如果有一方家属来到美国,同居关系就立即结束。从此,两个人便以"夫妻"名义参加各种活动,刚开始亲朋好友都讶异他们两人居然都不避讳、不否认自己在中国都有家室,时间长了,也都见怪不怪了。
已经同女友同居了三年多的徐先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地表示,目前两个人的国内家属一直都没有过来,他和吴小姐也一直都保持同居关系,而且他们的同居生活也挺和睦的,除了国内的家属不知实情外,在纽约的熟人都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他认为:这种事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人都得面对现实么。虽然这种做法对中国人来说好象应该在道德上受到谴责,但我们也真的没有办法来解决长期分居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只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多多安慰一下国内的家人。
徐先生介绍说,他和吴小姐现实仍然每周都同国内的家人通次电话,或发封电子信件,每隔一段时间也都给个自的家人寄些钱回去。目前正在一家电话公司工作的吴小姐表示,一开始同居时心理压力很大,也不想让更多人知道,但时间一长,一切都顺其自然了,生活和工作都比较稳定了,两个人的感情也加深到一定程度。唯一不敢面对的是,若是真有一天她的老公或徐先生的太太从国内过来了,不知道这种同居关系应该怎样结束?"因为现在我最了解的人是他(徐先生),而不是国内的老公,况且要是他真的过来了,能一下子适应这里的生活么?如果他真的知道了我在这同别的男人同居过,他能接受这种现实么?"
婚姻的一步好难跨
同徐先生有相同经历、但结果却大不一样的马先生,六年前随同一个电视摄制组到美国拍片,然后拒绝再返回北京,虽然在国内的妻子和女儿都对此表示反对,但他还是决定留在美国闯一闯,并对妻女许愿说,几年内也把她们办过来。
马先生初来乍到时,也象其它人一样只能做体力活,在餐馆里送过外卖,在曼哈顿下城的鱼市当搬运工,还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里当了几天杂工,后来又到一家位于曼哈顿中城的衣厂送货。他在最后一份工作没干几天之后,发现许多中国画家在街头摆摊为游人画像,曾经学过几年美术的他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就辞去了工作,开始为单干做准备。据马先生自己介绍,当他在街头明察暗访时,偶然在众多街头画家中看到了曾在国内有过一面之交的李小姐,于是在李小姐的关照下,马先生正式走上纽约大街,成为众多街头画家一分子。
据马先生透露,他第一次上街就挣了90美元,后来靠着一定的绘画功底和速描技巧的提高,不到两周时间,他就在街头站稳了脚跟,每天的收入都在150美元以上。为了感谢李小姐当初的关照和指导,马先生也开始设法照应李小姐,逐步走到一起,在纽约皇后区的艾姆赫斯特靠近北方大道附近租了房子,正式过上了同居生活。虽然一切生活费都由马先生一人承担,但他仍觉得过不去,原因是李小姐一直是个单身女人。
马先生强调说,在同居前他曾告诉过李小姐,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国内,迟早都要过来,他同妻子的感情很好,选择同居只是解决一下眼前问题。但在随后的同居日子里,随着两人关系逐步加深,李小姐多次提出让他同国内妻子离婚的要求,一直得不到马的同意,李小姐便以"上学"的名义搬走,结束了这段近一年的同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