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于海外求学的年轻人最关心的常常是如何才能顺利地被外国大学录取、如何才能顺利地得到签证。至于到国外后会遇到哪些文化上的问题,能否很快地适应那里的生活,却很少有人问津。事实上,许多留学生到了国外陌生的环境中,由于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文化适应上化了很多时间,这不仅影响了学习,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你留学“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也许还需要再花一点时间来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出国必经心理磨合期
每个初次出国留学的人都会经历兴奋、文化碰撞和习惯三个阶段。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教育背景、年龄和语言能力的不同,这三个时期可长可短。初次出国的人刚刚踏上异国他乡往往感到十分兴奋。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失望和失落———失落在我们所不熟悉的环境中,衣食住行都要从头学起。文化的碰撞从生活的小事开始,其影响却是在人的心灵上。等慢慢地理解并习惯了所在国的行为准则,言行举止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当地文化靠拢,那么留学生就进入了适应期。此时不再感觉到无所适从,对当地的生活方式不再少见多怪,也觉得自然了,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圈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磨合的时间太长势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文化磨合期较长,而有的人却能很快地适应异国生活呢?这取决于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例如,我们对所在国文化、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的无知;无法摆脱自己“文化的有色眼镜”等。客观的因素有年龄、语言沟通能力、地理环境等等。一般来讲,出国学习的年龄越小,语言能力越强,就越容易适应。另外,有的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杂交的文化,例如美国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特别容易让人适应。而另一些文化比较古老和单一,如欧洲的一些本地文化,这种文化对差异的包容性较之前者会差一点。适应这种文化环境中的生活需要更多的努力。
如何克服文化差异
建议每一位即将出国的留学生在负笈海外之前都应充分查询对象国的资料,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环境,接受一定的跨文化交流的训练,尤其要尽量在语言和文化上多做准备。例如尽可能多地找机会接触在华的外国人,请他们介绍他们在中国的跨文化体验和国外的生活习惯等等。到了国外后,亦要大胆结交当地的朋友,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上尽量做到“入乡随俗”。这是一种消除文化壁垒的有效手段。不顾一切地“我行我素”,到头来只能沦为“孤家寡人”。
另外,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对外国人比较好奇,人也质朴,比较容易交朋友。因为大都市的人工作压力大、外国人聚集多,种族之间的距离也较大,容易让人感到人情冷漠。所以那些把自己的语言文化适应期放在中小城市的人,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作者:出场专家宋苏晨(上教国际特邀高级咨询顾问、留加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