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5年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去年的总出国留学人数约为11.5万,其中赴韩国3000人,赴日本1.1万。另据统计,目前在韩中国留学生为8900多人,在日中国留学生估计已超5万。与中国在韩留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在华留学生却已多为4.4万人,占外国留学生在华总人数的40%。
如此现状让笔者甚感疑惑:诚然,中韩留学生交流史远不及中日留学生交流史那么长久,但韩国作为与中国有着同样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度,作为科技发达水平可与日本抗衡的亚洲强国,作为有着丰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家,为什么没有像日本那样成为对中国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呢?日前,笔者随中国教育部代表团对韩国教育部和延世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原汉城国立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八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访问,对中国赴韩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原因等进行了调查。
赴韩留学潜力巨大
我们更应该看到,赴韩留学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而这主要有赖于以下几个条件。 韩国与中国是地域和文化的近邻,中国留学生在韩国一般不会遇到在西方国家里的文化冲击。没有文化冲击,充满亲和力,应该是赴韩国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同时,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日新月异,势必推动双方不断加深理解和信任,并进一步发展包括教育在内的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韩国高校总体上都比较重视与中国发展合作关系,致力于改善环境,提升国际化水平,以期招收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据统计,迄今为止已有130多所韩国高校与中国170多所高校签订协议并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在这众多的韩国高校中,位于韩国大田的培材大学尤其引人注目,原因在于该校将国际交流的着眼点放在中国。据了解,该校校长上任不到1年半即遍访中国的26省市,并与中国著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目前该校在每年的专业招生计划中,还特别针对中国留学生预留部分奖学金名额。该校校长以如此独到的眼光和有力的举措堪称韩国高校在对华交流方面的典范。
韩国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据了解,韩国大学尤其在理工科专业上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其干细胞研究、信息技术、电子,汽车、造船、钢铁和化工等产业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位置。有的实验室也承担着世界水平的科研课题,例如浦项工科大学下属的粒子加速器实验室。另外,韩国大学的背后均有韩国的大型财团的资助,科研经费充足,教学设施及实验室设备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
迄今,中国已与英法德等国签署了类似的互认协议,同时韩国有关领导在今年5月访华时曾主动提出关于签署双方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及加强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建议,而这一建议与中方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以说,中韩两国教育主管部门间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签署应该是大势所趋。
加强双方合作,促进赴韩留学
笔者认为,只要中韩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充分挖掘潜力,整合有效资源,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赴韩留学都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而言,中韩两国有关部门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中韩两国教育部门应尽快推动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签订工作,为中韩教育合作与交流推向高潮铺平道路。同时,要共同努力制订建立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的方案,籍此改变目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境,给中国留学群体提供更多更准确的留学信息。
中国有关高校应认真了解韩国合作院校的一流专业、一流导师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合作办法,加大投入;对通过与韩进行学术交流,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明显效果和成绩突出的,学校应从政策和经费上予以特别的奖励和支持。
韩国高校可以考虑经常性地召开在华招生说明会并积极宣传其奖学金项目,还可通过推进与中国合作院校开展实质性地联合培养或学者互访活动,以扩大韩国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可以考虑积极推广培材大学对华招生的经验,每年提前确定好中国留学生的招生计划、奖学金名额等。更为重要的是,韩国高校需要尽快提高英语授课专业的比例,形成成熟而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
总而言之,纵观中国赴韩留学十余年历史,从刚开始的30多人到现在的8900多人,其发展态势看好,潜力巨大。最后,笔者衷心地希望赴韩留学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希望能借助韩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希望中韩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之树常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