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宗教诞生以来,世界就被分为有神论和无神论两大板块,人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宗教是世界上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据统计,截止至2000年,世界总人口约为60.55亿,信仰宗教者约为5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4.8%。其中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有19.99亿人,伊斯兰教徒有11.88亿人,印度教徒有8.11亿人,佛教徒有3.59亿人。以上4种传统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宗教徒人数的88% 以上。这个数据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信仰宗教,而其中又绝大多数信仰各主要传统宗教。另有数据表明,世界信仰宗教人数的增长率同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全世界信仰宗教者的绝对数每年都在增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神论国家。从中国大陆来的新移民,都是在无神论的正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虽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的人文环境较以前宽松了许多,但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缺乏宗教信仰的热情,与文革的政治狂热相比,要淡漠许多。而东南沿海一带普遍供奉的财神、门神等,也只是为了趋吉避凶,保平安发财之类的,难以说是真正的信仰,都带有世俗的功利特征。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喜欢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或热衷于过圣诞节,其实他们只是把这些当成时髦的外来文化去崇尚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从无神论国家来到基督教盛行的北美,人们普遍感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无所不在的基督教文化气息。在社会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北美社会,看到这么多人虔诚的信奉基督耶稣,使新移民真的感到困惑:神难道真的存在吗?笔者认为,与其讨论神是否存在这一很难有结果的问题,还不如将它作为一个文化和社会现象来看待更有实际意义。
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大支柱。一方面,有神论的宗教与科学互不相容。但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又少不了用宗教作为它的精神支柱与道德基础。这正是西方文化思想的畸形与包袱。始于三百年前的启蒙运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反宗教。但这一运动并不彻底。上帝虽然在康德那里被证明为理性的不可能,但它却被保存于一种非经验领域的感性之中。所以上帝仍然存在,宗教仍然存在,这是出于社会道德的需要。没有宗教就没有正义与邪恶,似乎就分不清好与坏。看一看近几年的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社会,宗教非但没有衰落,反到有增强之势。为了道德的需要而虚置一个上帝。作为统治者,可以以上帝的名义采取内政或外交的措施,找到一个行动的理由。作为个人或家庭,又可以向上帝祈祷或忏悔来达到心理的或精神与物质的某种平衡,取得心灵的安慰。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信奉基督教的朋友极其虔诚的向我们传福音。使我们感慨的是,她的确是靠她的信仰战胜了不治之症,重返健康。精神因素在她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从这里我们感到,人还是应该有点精神寄托的,不管是信教还是不信教,生活有目标,人生有信仰,总归是比没有强。人生磋砣,命运突兀,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都曾感叹过生命的飘渺, 世事的惶惑,我们都曾问过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我们问过不止一次的问题。人只要还有精神,这些问题就不可能不问。而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生就不可能不恍惚,不彷徨。
我们这一代人,经过多年无神论的洗礼后,又万里迢迢来到信仰基督的国度,面对着宗教的惑,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态度?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没有人逼着你去表态。因为这不是单纯的是和非的选择,也不是善和恶的甄别,而完全决定于你是否需要。你需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你的生活方式的选项和精神寄托的标的是多元的,没有人会干涉你。你可以平静的度过你的一生,也可以波澜壮阔的去拼搏一番。你可以去读书做学问,可以从政为选民为国家服务,可以去经商从军,可以去务工务农,可以去当法官律师,可以去当科学家和医生,也可以做牧师传福音,总之,你可以尽情去实践你的理想或人生规划,虽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可能是轻率的,也可能是深思熟虑的,但无论如何,你都要先行思考,再做出决定。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考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请你相信自己的思考,相信自己的选择,不要再犹豫,不要再彷徨,不要再困惑,勇敢的去实践你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