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来自美国的“八十年代清华人”,9日加盟清华大学,成为同日成立的电子封装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份子,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E-Pack专家团队。
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阎武介绍,团队中的十几个人都是清华大学八十年代毕业后去美国留学的,现在他们要么已经加入了美国籍,要么拿到了绿卡。两年多前,这些人在参加行业内会议的过程中互相结识,互相了解,因为有共同的想法和愿望,他们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团队。
阎武说,他本人是两年前回国的,一直在国内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这次成立研究中心,团队总共来了六个人,还有几个人现在还在美国。
用另一位E-Pack成员的话讲,他们现在是让一些人先回来探路,一些人继续驻扎在美国,尝试着走一条与别的“海归”不同的路。他说,现在有很多“海归”单独回来开创新的事业,但像他们这样成群“海归”回国做事的还相当少,做成的就更少。单独归来做事的可能只是做一个公司,而他们一群回来,做的就是一个行业。
这位成员说,如果把CPU比作人的大脑,封装技术就是人的躯体,没有躯体,大脑无法运作。中国目前在CPU等高端科技领域投入很大,但是封装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他们的回归能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去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给这群“海归”提供了一个舞台。该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学习国外大学研究院制度建立的。经过研究院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磋商研究,制定了电子封装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计划,E-Pack团队成为了该中心成立的一个重要环节。
阎武说,在国外的很多留学人员其实都想回来做点事情,但这些人在国外的家庭、人际关系和事业往往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放弃这些回国创业多少有些贸然。目前,国内提供的各种相关政策从宏观上看,是鼓励“海归”的,但是落实到具体方面,很多政策推行就比较困难,他们此次与清华的合作就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去年底,中国国家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说,中国将制定和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近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印发了《关于办理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身份证明的通知》。通知的发布为已加入外籍的高层次海外人才以多种形式来华服务提供入境、居留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