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网

Study English at Home

首页 | 托福(TOEFL) | 雅思(IELTS) | GMAT | GRE | 签证/留学/移民 | 工作求职 | 英语资料 | 英语作文 | 英语考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
当前位置:首页 > 海归信息 > 正文
“海归”的身价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3 字体: [ ]

    前不久,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以月薪2500元招聘一名软件工程师,附加条件是“有留学背景者优先”。原以为很难吊起“海归”的胃口,结果竟然引来3名喝过洋墨水的“海归”硕士竞相面试。同为“海归”的该企业老板唏嘘不已:“在国外学习两年,最少也要二十几万元,以这种工资水平,不吃不喝也得10年才能收回投资。”该老总说,他们公司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土”硕士,月薪最低也有6000元。看来,在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面前,“海归”自降身价也属无奈之举。
  
   北京一家媒体以“留学两年花费人民币20万(大多在领有奖学金情况下),换来月薪人民币2500元”为题报道了这件事,道出了中国大陆许多“海归”派身价大跌的窘境。谁能想得到啊,花了重金去深造,踌躇满志地回来想大显身手时,却发现“河山”已变。
  
   “职海”里一群搁浅的鱼
  
   高投入不能换回高产出,是一些“海归”们比较郁闷的事,有的还甚至找不到工作。据了解,去年仅上海一地找不到工作的“海归”已达7000人。对此,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外企原本是“海归”最理想的落脚地,但是,近几年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不少外企都加快了人才本土化的进程。同时,国内高校培养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等高级人才越来越多,本土人才在技术与国际化视野上并不逊色于海归派。
  
   《法律与生活》记者在对“海归”派广泛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海归”进行了深入采访。
  
   2003年10月30日,经朋友的介绍,记者见到了David(英文名)。
  
   David是一个典型的南方男孩,皮肤白白的,身体很瘦弱,文质彬彬。David现在暂居北京,属于“北漂”一族。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抽着一颗烟,样子微显疲惫,眼睛中有几条血丝。
  
   他1997年考上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为了圆出国梦,2001年毕业后,通过GRE考试,拿到了奖学金,然后就到了澳大利亚读硕士学位。
  
   在澳大利亚读书期间,他很勤奋。平时除了学习,他也结识了一些国外的朋友,见识了一些新鲜的事情,视野开阔了。“出过国和没出国还是不一样,总的说来,这两年多过得很充实,出国还是值得的。”David说。
  
   度过了两年多美好时光后,转眼毕业了。“为了留在澳大利亚,有的同学只好暂时在酒吧里打杂。还有一位同学更‘惨’,毕业后在学校食堂找了份勤杂工的活儿,成天在食堂里忙忙碌碌地扫地、擦桌子、洗碗。一次,一位同学一脸愁容地告诉我:‘我一天工作20个小时,每小时工资只有5美元,都累得不成人样了。唉,找不到工作,你说我该怎么办?’”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我为什么不回国
·全国各地出高招吸引海归 新政策
·评:如何看“海待”现象
·自主创业成“海归”就业新宠
·海归派高不成低不就谋职不易
·海归创业:申请当天可当老板
·海归青年追求平衡人生 二次创业
·海归不该“一锅煮” 各就各位才
热点文章
·海归半年 灰溜溜回美国
·解读海归派来去风向 且看
·危机感能让“海待”减产
·职场调侃:海归出名要趁早
·海归哪儿最适合创业安家
·海归:下海容易淘金难
·八项条件界定高级“海归”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
英语学习
·危机感能让“海待”减产
·海归半年 灰溜溜回美国
·海归不愿风险投资 只想从
·职场调侃:海归出名要趁早
·查暂住证就像抓贼 暂住证
·“海归派”创业岂能滥竽充
·解读海归派来去风向 且看
·解读海归派来去风向 且看
www.0641.com 英语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