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篇
“海归”心向何处:外企第一,民企第二
日前有关部门进行了“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参加调查的网上实名注册人员有3097人,其中在读留学生有1420人。
结果显示,近九成身在海外的留学人员有回国发展的意愿;71.3%的“海归”在回国6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海归”中供职于外资机构的人数最多,达32.7%;排在第二位的是民营企业,其次是高校与科研机构和国企。已经工作的“海归”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接近一半的“海归”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海归”供职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位。
人才=学历+能力
随着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不断上升,“海归”在职业发展方面也出现适应性差距。有一定工作经验并受过高等教育、熟悉国际企业运作方式及现代管理、具有多种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专门人才受到企业青睐;而只具有语言或者专业理论优势,但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在职业发展上难度相对大些。
戴国庆表示:“有人认为有了留学经历和国外文凭就是人才。其实不然。想拿高薪就一定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要有能力。今后,‘海归’会越来越多,肯定会造成激烈竞争,尤其是在收入好、发展好的领域里。所以,具有学历和能力的人才最具竞争力。”
出国前选好专业回来后定位准确
黄敏怡是复旦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了转型,毕业后选择到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攻读金融专业的硕士。他说:“在英国所学的模型与理论都非常有用。留学经历对我找工作很有帮助,只投了两三份简历,都得到了面试机会。后来,我选择了华一银行。”
黄敏怡认为,留学前要选好专业,回国后要定位准确。“有工作经验和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求职定位应该不同。像我,刚毕业,给自己的定位不会太高。我有个朋友,工作几年后留学,回来后找了几份工作,职位和薪水并未比原来高出多少,就选择了创业。像这样有工作经历的‘海归’定位就比较高了。”
心态平求职路才顺
“原来说话哑,现在说话嗲。”谈到留学回国以来的工作情况,王郑蔚开心地说起朋友对她的这个评价。
2004年,王郑蔚从澳大利亚取得悉尼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后归国。猎头找过她,朋友也帮着介绍工作,但都不是很满意。后来,一则广告吸引了她,应聘后双方一拍即合,她第二天就上班了,成为一名留学咨询顾问。王郑蔚认为,“专业好、有工作经验、定位准确的海归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同时,心态要放平,想拿高薪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现在,5000-10000元的月薪,‘海归’一般都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