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谢劲波,职业发展/留美申请指导网站CEO。
海外经历:1992年~1995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芝加哥工作,2001年回国。
两次与MBA失之交臂的谢劲波没想到,后来的工作和事业竟会是指导别人申请美国MBA而且,用他的话是“我们还算成功。”
与MBA失之交臂
“后来我终于总结出来:一个人是不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衡量智慧的标准。”谢劲波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大学时代校长的一封信。
“1993年我收到老校长的信,他力劝我去读MBA。当时放眼看全美,也没几个中国人在读MBA。”谢劲波说,“跟几个在美国的同学说了校长的建议,他们都不赞成,理由是‘有几个美国公司会雇佣中国人做他们的经理呢?’”其实在赴美读书前,谢劲波已经有4年的工作经验了,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读MBA的事情,加上当时他在美国生活得舒适顺利,根本没静下来为将来思考。
研究生毕业后,谢劲波进入芝加哥市政府工作。一年后,他跳槽去了美国一个咨询公司,在公司的第二年提升为MIS管理信息系统主任。这时候,谢劲波认为自己该去读MBA了。于是,他老板的老板和朋友成了谢的申请指导者和推荐人。“当时申请了哈佛、斯坦佛和沃顿,觉得自己申请一定没问题。因为有知名人士的推荐、良好的个人学习、工作背景。”可是让谢劲波跌掉眼镜的是,三家商学院居然一家也没有录取自己。
谢劲波认为自己是个“健忘”的人,申请落败并没有使他太沮丧。但是后来一贯温和的他,为一件小事发火了,他才意识到申请落败的挫折感其实一直在心里淤积着。
这样的经历让谢劲波决心做件事情:帮助那些优秀的人在不熟悉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于是,1999年他在芝加哥成立了BeBeyond.com。
NON-MBA的MBA生活
2001年,谢劲波带着他的BeBeyond回到中国。BeBeyond的一项主要业务就是指导MBA的申请。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你自己都没有进过商学院,申请落败了,凭什么指导别人申请呢?”谢劲波说,“这种问题很自然,但是正如我说过的,并不是所有的世界冠军教练都当过世界冠军。我能指导MBA的申请,是因为我知道很多MBA申请落败的原因。我也了解美国人,这与我在美国多年的工作经历有关。那是近距离了解和接触美国文化的机会,让我明白了美国社会看重人的 什么。”
MBAA要找什么样的人?要找未来能成功的人。“这好像是句废话。但是成功的确是有很多个人素质和因素造成的,不过这些东西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申请者努力发掘他们身上最有力的武器。”
谢劲波说,对于自认或公认的优秀者更应该注意,你要申请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竞争领域,没有正确的信息和方法,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全中国每年只有150人可以进美国前20名的商学院)很多优秀者会失败。怎样评估自己呢?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而你对工作经验的认识可能比工作经验本身还重要。做申请的目的就是认识你自己并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
就像在美国人的词汇里,没有“怀才不遇”这个词一样。商业社会强调个人表现和冒险精神。包括原来在中国人看来很不公平的事情,在美国却很稀松平常,例如一个学校可能录取GMAT650的,不录取700的。因为他们着眼的不仅仅是成绩。
到现在,经过谢劲波指导成功进入美国前20名商学院深造的人已经有60多个。
而谢劲波自己早已经放弃申请MBA了,“已经有那么多人从我这里走进了美国顶尖商学院,我觉得很成功了。”(石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