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的文京区内,有个叫“后乐”的地区。此地有名园称“后乐园”,此园由江户初期的副将军德川光(国)所建,特请流亡日本的明末学者朱舜水设计,老夫子于是取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起名“后乐园”。与后乐园毗邻的,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后乐寮”。
“后乐寮”原称“留日学生辅导协会”,是战前的伪“满洲国”为来日本留学的学生建的宿舍(日语称宿舍为“寮”)。战后,该协会的残余财产及学生寮的管理运作由1954年设立的财团法人“善邻学生会馆”继承,1962年开设“后乐寮”。
“后乐寮”产权起纠纷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对其产权问题进行协商。中方认为这里是中国政府的财产,理所当然由中国政府接收,但因涉及到地皮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经过两国政府友好协商,1980年,两国首脑会谈达成协议,同意把毗邻学生会馆的土地作为新会馆建设的主体。1983年8月又对法人进行改组,同意接受日本政界、财界以及中国的民间代表派出理事,改称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会馆现任中国理事刘智刚先生说,日中友好会馆的建设是两国政府达成一致的国家事业,中日两国政府都对会馆的建设给予了财政上的支持,同时也向日本的财界及各界募集了资金。1984年,新会馆正式筹建,1985年3月建成中国留学生宿舍“后乐寮”。
刘理事介绍说,“后乐寮”是为中国留学生提供的生活设施,现有200个床位,主要为经济上不富裕的学生提供服务,中国教育部派出专职人员进行指导管理。
“后乐寮”设施世界独此一份
三由干雄先生是会馆的“元老”,谈起中国留学生情况如数家珍:“后乐寮”主要接收硕士以上的人才,从1985年至今已接受2750名硕士以上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多数是理工科留学生,1/3是女生。就读的学生中,有40%的人在东京大学学习,其中不乏佼佼者,比如现任威海市副市长、山东省团委书记陈伟,现为青海大学校长的李建葆(曾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人就曾是这里的寮生。
“后乐寮”里设施完善,有公共浴室、阅览室、理发室、乒乓球室、晾晒场和洗衣机等,还有免费换洗床单服务。这里的厕所由专人打扫,有保安24小时巡逻,由寮生代表组成的“寮生委员会”义务为大家服务,每月举行1至2次“学术沙龙”活动。刘理事向记者赞叹说:“后乐寮”的设施和“后乐寮”的方式“堪称世界独此一份”。
在“后乐寮”,记者遇上了两位刚从外面回来的女生,她们来日本不久,有幸住进了“后乐寮”。这里的单身宿舍约9米,放张床和桌子就满了,书没法放,只好放床上。“后乐寮”的食堂很大,可容纳一二百人就餐。为照顾留学生的生活,中国外交部服务中心专门派来3名特级厨师。食堂还设有卫星电视,每晚8时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收费低有补贴
寮生委员会长费翔来自大连,现在拓殖大学读硕士二年级,专攻经营管理。他觉得住“后乐寮”非常好,不仅交通方便,而且房租便宜,又有食堂,每餐的汤和粥免费。如果在外面住,冬天连电暖器都不敢用。问他的打算,他说,毕业后还是先在日本的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国,毕竟融入日本的社会文化圈有一定困难,回国发展的前途要大一些。
据介绍,日中友好会馆对留学生的收费是相当低的,每月只收他们1.8万日元(含水电煤气)的房租和350日元的饭费(正餐),部分住在后乐宾馆的公派生,每月的房租约3万日元。但是仅靠这些收费“后乐寮”是难以维持的。为此,日中友好会馆每年要拿出1.5亿日元,作为奖学金和日常管理经费对“后乐寮”进行补贴。实际上,这些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靠会馆的运营。会馆的运营主要有3大块,一是通过出租写字楼得到不动产收入;二是靠有200个床位的“后乐宾馆”,为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和访问学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第三就是经营中国餐馆“豫园”,以及其它展览设施。
日中友好会馆的理事长村上立躬先生是记者的老朋友,他说:“中日两国是永远的邻居,友好符合两国利益,合则两立,斗则两伤,这也是两国建交时的共同想法,我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中国留学生能够学有所成。”
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孙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