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贴:hdddy
大学生讲英语把美国大使听懵了——重思我国英语教学 作者:shengmar
“对不起,你的问题我没听懂。” 在人民大学报告厅,当一位大学生语速很快地用英语陈述完自己长达5分钟的问题之后,前来作报告的美国大使普理赫一脸无辜地说出了这句话,全场爆发出一阵笑声。对于提问者“流利”的英语问题,翻译也是一脸茫然。提问的同学不得不用汉语重复了一遍。同样的情况在第二名同学提问时又出现了,普理赫走下讲台说,“请重复一遍中间两个问题,我只听懂了第一个和第四个。”这是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日前在人民大学就知识产权保护发表演讲,回答学生提问时发生的一段小插曲。“很多同学说出来的英语是彻底的‘外语’,不仅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一位在场的老师这样说。 无独有偶,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杰克·基尔比先生近日与上海的大学生面对面交谈,部分大学生用英语提出的问题,也让美国土生土长的基尔比一头雾水。 再到各英语学习论坛上看看,大部分帖子都还是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如何背单词、做题目。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之上,从小学到大学,现在的英语课还是以单一的词汇语法灌输为主体。英语老师一如既往,辛辛苦苦地把枯燥无味的英语词汇语法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捏着鼻子徒劳地把单词背了一遍又一遍,试卷做了一张又一张。 现在我国外语教学已经处于一种颇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在我国日益增多的对外交往中,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我们必须走出这一困境,逐步实现英语教学上的突破。 ◎ 九分文化,一分语言 语言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在一个社会文化体系内被定位,相应的信息通过一个语言符号体系被传递的过程。语言符号体系所传递的信息能否被接受,取决于接受方是否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即使信息传达发生阻碍,也可以通过其语言符号与其他语言符号在社会文化体系包含的信息相对排除阻碍。电影《刮痧》就是信息产生、传递及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对背部皮肤的刮擦,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被认为能舒通经脉、活血化瘀,从而可以起到一定的医疗效果。一个中国人不理解刮痧一词所传达的信息,但可以对比经脉、气等语言符号得到所包含的信息,但对于一个不懂中国文化的美国医生而言,刮擦背部皮肤被认为是破坏了表皮及表皮下的毛细血管,一旦引发细菌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脱离了中国的文化体系,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刮痧”、“针灸”、“阴阳”、“气”等词所包含的信息就无法定位,其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无法用于传达。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体系是核心,语言符号体系的使用及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都由其决定。 语言学习的目标可以分解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社会文化体系,语言符号体系,信息的产生、传递和接受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认识某民族的社会文化体系,并逐步学会使用该民族的语言符号体系接收、产生、传达信息的过程。就一个文化体系的自身而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就像一个西瓜,文化是瓜瓤,语言符号是瓜皮。对于语言学习,与其说九分语言(符号)、一分文化,不如说九分文化、一分语言。语言学习脱离了文化,就像吃西瓜不吃瓜瓤,光啃西瓜皮。 学语言,一开始是和文化打交道。中国人见面说“吃过了?”,英国人说“HOW ARE YOU?”,而法国人说“CA VA?”,这些从语言上来说,就几个字,但从文化上来讲,就是执行同一个文化系统里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的仪式。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认识了解西方文化体系不是要研究东西文化差异,也不是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开始就看西方文化的名著;而是从一件件小事件开始,从看懂听懂一个英语小故事、小笑话开始。看懂了一个英语小故事,惊奇、感叹之后,突然发现,在你所在的文化里还有另外一个新文化、新世界,为什么不再往前多走几步,多看几眼?结果,越看越想看,越到深处,愈向往深处。思想文化体系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活,是源源不断的语言生命之泉,是她使语言符号体系生意盎然。因此,和文化结合起来的语言学习过程是生动有趣的,外语学习是对一种新思想文化体系的探索。在探索这种新文化的过程中,新文化的魅力取代了考试的压力,成为大量接触语言的动力。大量接触语言落到实处,听说读写技能就能得到充分的训练,词汇语法也就较易掌握。像滚雪球一样,语言学习过程的三个方面都是以旧带新的,新的转化为旧的,再带新的,形成良性循环。在循环滚动中,不断加深对西方社会文化的了解,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符号体系的了解,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听说读写技能不断加强。 ◎ 从单一的词汇语法灌输到综合的思想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与以上揭示的语言的本质和学习原理正好相反,与西方文化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以为只要以语言符号体系为中心,把语法词汇抓好,英语学习就大功告成了。其所提供给学生的语言学习材料除了教材上围绕基本词汇语法的有限几篇课文,就是大量的词汇语法练习,以及针对各种考试用的听力阅读题目。学生对于英语思想文化体系的了解,只是管中窥豹、走马观花,得到的是只鳞片爪,无法从总体上把握英语的思想文化体系。因此,即使学生付出大量的努力,死记硬背地把英语的语言符号体系吃下去了,但没有西方社会文化体系的支持,最终也无法用英语传递信息。脱离了西方文化思想体系的英语语言符号体系是无根的浮萍。 在英语学习的任何阶段,只有选好英语语言材料,使语言和文化都能在教学中一体地完整再现,使学习真正“身临其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语言学习的关键是尽可能多地和语言接触。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具体表现为,要吸纳各种教学法长处,以大量阅读和视听真实的语言实例为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大量接触;词汇语法教而不考,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察为主要的测试标准;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逐步帮助学生对西方社会文化体系进行系统的把握,始终以英语的思想文化体系中的精华为学生了解掌握英语语言符号体系的动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产生、传达、接受信息的技能。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各级全日制学校的课堂教材和传统教学法以外,其它各种英语教材及教学法,如交际法、随意英语、疯狂英语、走遍美国、AAA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逆向英语学习法等等,层出不穷,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究其成功原因,在于它们都在不同点上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都有合理的地方。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一种教学法的优点往往是另一种教学法的缺点。因此,在前面语言学的分析和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实际的基础之上,可以科学发掘各教学法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予以融合,并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予以应用。如此,我国的外语教学将呈现出全然不同的局面。 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启发兴趣是中心,适宜选用《迪斯尼神奇英语》一类的教材。此类教材以情节生动活泼的迪斯尼动画片展现英语思想文化体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中有大量的视听材料,基本的单词词汇会反复再现,易于学习者记忆。吸纳“传统教学法”优点,此阶段让学生弄清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及五个基本句型就够了。逆向英语学习法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使用,听说读写背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符号的把握,但因其枯燥,不宜多用。在前三者运用基础之上,交际法可以有限使用。从时间分配的比例上来看,四者之间的比例为7:1:1:1。总而言之,在起步阶段,宁慢勿快,宁少勿多,宁易勿难。 在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是中心。因此,首先要选择好阅读材料进行大量阅读,目前编得最好的是《随意英语文库》。在此阶段,文化——语言材料内容的吸引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将从被动学习语言知识转向主动探询语言文化。大部分教材都可以使用两个版本,一套为我国自己编辑的汉语教材,另一套为西方国家开发的原版英语教材。当学习者对于语言有了相当的接触与体会后,再进行一定的词汇语法教学,这时他们对语言符号体系的把握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可以导入“走遍美国”、“疯狂英语”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尽量多地与原汁原味的有趣的英语口语接触。 起步阶段和中级阶段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文化内容为动力,与语言多接触,实现语言文化学习材料的大量输入。在二者的基础之上,进入高级阶段,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和母语学习能力达到同一水平。一方面仍然在进行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另一方面开始语言的输出。语言既被用于深入了解英语思想文化体系的各个方面,又开始逐渐成为学生表达的工具,成为学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使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思维方式的训练。有这样一个例子:德国人、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三个人坐在一个车厢里。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 “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么?”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着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三种问话透现出在三种不同社会文化中形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在学习中能自觉地对比不同文化,多从几个角度考虑问题,学习思考的综合水平就会有质的变化。 因此,从长远来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应从目前单一的词汇语法灌输逐步转化为综合的思想文化教育。 ◎ 两种文化的合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我国21世纪的教育体系中,以西方社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