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建立公立教育体系,使孩子能够受到免费的小学至高中的教育,这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是加拿大的优越性之一。但是,这种免费教育应不应该、又能不能够扩展到学龄前儿童呢?儿童教育专家们一致认为,0至6岁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也就是说,学龄前儿童的看护和教育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如果能够建立起类似公立小学和中学的公立托儿所,将会使全社会受益。 在加拿大,建立公立托儿系统是政府从七十年代就有的梦想,可惜一直没能建立起来。不但如此,学龄前儿童的入托反而一年比一年困难,除非是家长舍得花钱。很多第一次做父母的人会意外地发现,给还在带尿布的孩子找个合适的托儿所非常不易:条件好质量高的托儿所价钱太贵,价钱便宜的托儿所不但条件差一些,而且没有空位置,连等候名单都排得很长。在全国,大约半数以上的家长找托儿所有困难,一些精明的家长早在怀孕的头两三个月就开始打听幼儿园的事情,赶紧把名字登记在等候名单上,这样等孩子过了周岁,或许可以轮到空位。
2004年,全国“经济和发展合作组织”(OECD)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加拿大的托儿服务现状令人不满,报告形容现在这套系统长期以来缺乏资金,多年来补丁落补丁地凑合着,没有一个长远目标。报告发现很多托儿中心都过于简陋,托儿所的员工薪水低廉,同时缺乏训练。员工的工资过低与缺乏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另外一份报告,1998年全加的托儿所员工平均工资只有不到2.3万元,而看管停车场的员工平均年薪也有2.1万。由于工资太低,幼儿看护系统的员工辞职率相应很高,每年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辞工,这些人中大部分都不会再做同样工作。很多人只是把“幼儿园阿姨”当作一个临时工,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马上就走,对幼儿园毫不留恋。这样一来,托儿所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师和助理自然缺乏。
另一方面,社会上对托儿所的需求却一直很大。加拿大70%的六岁以下儿童的母亲都要工作,本来有工作的妇女,有90%在生了孩子之后一年之内就返回工作岗位。在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由于移民带来人口的增长,托儿所更是供不应求。但是全国由政府批准的托儿位置(regulated spaces)只能满足20%的家庭需要,在英国,这个比例是60%,在法国63%,在丹麦达到78%。找不到正规幼儿园的家长,大部分把孩子托给私人,有些是未经训练的保姆,有些是亲戚,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于来自中国的移民来说,把孩子暂时送回国托养是一种普遍而无奈的选择。
要想改善托儿服务,社会不能不增加投入--要么是政府增加拨款,要么是家长多掏腰包。幼儿的看护与教育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而员工的素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各种调查报告指出,好的托儿所一般都要满足这样一些条件:员工受过两年以上早期教育训练;员工的工资合理,不至于动不动就辞职;环境好,不但孩子们高兴,员工也满意;有幼教专业的学生来实习,以便有更多人手看管孩子。简言之,大人满意了,孩子才能好。而要让大人满意,就得多掏钱。在师资力量得以满足的情况下,好的幼儿园还得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设计合理的玩具、教具,这样孩子送进去才能让家长满意、放心。
一些社会组织极力游说政府增加育儿方面的资金,上面提到的OECD的那份报告就呼吁政府拿出国民总产值(GDP)的0.4%用于幼儿园,现在政府的拨款大约只有GDP的0.2%。报告还呼吁政府把托儿服务和现在的学龄前教育(kindergarten)结合起来,并增加幼儿教师和助理的培训。历届的联邦政府在竞选之时或者上任之初,都会把托儿服务挂在嘴边,但因为各种公立服务都需要钱,最后往往是托儿服务被牺牲。
魁北克省不等联邦拨款,率先在自己省里搞起了一套廉价托儿系统。1997年该省拨出专款大规模增设托儿所位置,家长们每天只需要付7元钱就可以送孩子全天入托。2001年,全国有60万个政府批准的托儿位置,其中23.5万在魁省。这套体系成为魁省的骄傲,也被联邦政府竖立为样板,积极推动其它各省仿效。魁省的模式虽然好,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那就是服务供不应求,等候名单大排长龙。和任何公立服务一样,政府的资金一旦跟不上,整个体系就会渐渐崩溃。97年以前魁省每年在托儿服务上开销不到3个亿,到了今年已经增加到14亿了,而这么多钱仍然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现任的马丁政府在去年竞选时就名言承诺要在建立托儿服务方面拿出实际行动。他的政府计划耗资50亿,到2009年再在全国新增25万个托儿位置。且不论这一计划能否顺利落实,就算能实现,新增的托儿位置也远远无法满足需要。更何况这些托儿拨款还必须同省政府合作才能落到实处。
反对政府大包大揽公立服务的政党对马丁的计划并不感兴趣。在魁省,右翼的民主行动党批评公立托儿系统是“苏维埃式的”,那么长的等候名单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产物。这些右翼党提出直接把钱送到家长手里,然后让家长去选择把孩子送到哪里,送公立托儿所也可,送私立的也可。阿尔伯塔对联邦政府也持类似态度,他们不愿意和联邦政府签什么协议,却愿意把联邦拨款直接拿过来建立自己的体系,让家长有更多选择。
现实一点来看,在全国建立公立的、人人都能进的全日制托儿所是不太可能的,要想改善服务,鼓励私立托儿所倒是更加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