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美国特约记者 杨海伦
美国一些大学近年来在招收新生的时候,将心理健康列为一条重要的考评因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困扰美国大学教育的大问题。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资料表明,美15%的大学生确诊患有抑郁症。加州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则显示,40%的大一新生存在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干事失去兴趣等抑郁症状。大学生自杀的比例也在年年攀升,自杀已经成为全美大学生的第三大死因。
美国心理专家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于美国大多数大学新生来说,上大学意味着离家远行。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母亲做专职家庭主妇很常见,子女通常生活舒适,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很强。完全独立的生活,算得上一个大挑战。
第二是学业负担。美国大学教育是典型的“宽进严出”,学习到深夜很普通。值得注意的是,学业压力对于优秀学生更为明显。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是优等生,他们因为一心要保持出众成绩,无形中压力更大。
第三是经济负担。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学费十分昂贵。一般来说,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每年可以给一个子女提供的费用在8000美元左右。这与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最低收费大致持平,此外还需要每年约6000美元的生活费,更不用提私立学校。这一预算缺口往往由奖学金和贷款来填补。奖学金需要学业出众,贷款要靠日后工作偿还。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
由于太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多学校的心理医生和辅导员都忙得不可开交。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发展,父母和媒体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疑问。美国大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为此每年召开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学校园抑郁问题”研讨会。为了防患于未然,有些学校在录取高中毕业生时,就考评学生心理素质,他们希望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是经受过挫折考验的,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严酷”的大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