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学校 > 正文
|
|
国际50所顶级商学院北京开展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3
字体:
[大
中
小]
|
|
国际50所顶级商学院北京开展 参展学院数量空前多 今天,全球著名的The MBA Tour将携50所各大洲顶级商学院在北京王府酒店举办巡展。据悉,此次巡展将以50所参展商学院的规模创下自1993年来历届MBA巡展数量之最,远超去年的28所商学院。所有参展商学院都由The MBA Tour评审委员会精心评估挑选。50所商学院几乎覆盖了北美、欧洲和亚洲各顶级商学院,诸如Columbia、Chicago、UCLA、MIT、Michigan、McGill商学院、欧洲INSEAD商学院、亚洲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等。 招生负责人亲临现场 除规模为历届之最外,此次全球巡展各商学院代表的规格也是历届教育巡展中最高的。The MBA Tour组织者表示:为确保与会者能够得到各商学院的第一手资料,所有商学院都将由该校亚太地区招生负责人或更高级别的录取官员为代表参加本次巡展,现场咨询或答疑。本次巡展中,The MBA Tour更请到了几位极少出席MBA巡展、甚至学校自身发布会的MBA高级管员到场和与会者零距离交流,其中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助理院长、加州伯克利商学院招生办主任以及卡耐基-梅隆大学MBA招生高级主管等。 零距离接触参展院校 巡展当日,与会者不仅可以和各学校的招生官员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参加The MBA Tour为帮助与会者全方位了解MBA教育、生活以及就业前景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具体内容包括:MBA 申请研讨会、Workshop以及校友见面会。在Seminars & Workshops中,与会者可以聆听到招生官员详细讲解如何成功申请、如何负担MBA以及如何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MBA校友见面会上,校友将真实讲述MBA学习生活和就业前景。 观展提醒 有备而去轻松表现 The MBA Tour中国区合作伙伴BeBeyond.com首席执行官谢劲波先生告诉记者: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大多数教育巡展的参与者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巡展,除了拿一堆资料回家外,一无所获;其实巡展是一个深入了解学校、锻炼沟通能力的绝佳机会。 第一,要有所准备。绝大部分参加教育巡展的人,是完全不做任何准备工作的。因此,再好的教育巡展,他们也难有太大的收获。以这次MBA巡展为例: 1.如果对MBA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请先仔细查看参加学校的名单。然后从容易的学校入手(比如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中文网站),做一些初步的研究,然后在巡展上集中了解你所心仪的2—3所学校。 2.如果想有针对性地对几所商学院作深入的研究,就详细阅读他们的网站,并对一些关键问题作记录。比如该校的文化究竟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并以此询问该校招生官员。 第二,要有勇气、有胆量。很多巡展的参与者担心自己英语不好、或对学校和申请知之甚少,因而不好意思与招生官员进行交流。其实这种顾虑大可不必,招生官员到中国来的任务,就是向这些英语不好、或希望对学校情况有更多了解的人介绍他们的情况。因此,就算你英语不够好,问的问题不够水平,招生官员也会理解。 第三,要有礼貌,不要纠缠招生官员。现在,有不少中国申请者在与招生官员面谈时,非要与他们交上朋友或者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决不善罢甘休。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这样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因此,请务必注意招生官员的感受,不要难为对方。 第四,不必担心自己在巡展中的表现会影响自己的录取机会。有些申请者,特别是那些计划要申请某学校的申请者,非常担心因为自己表现得不佳而给招生官员留下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录取机会。其实这完全不必要。因为在巡展上询问的人会非常多,很少有招生官员会清晰地记得某个人。所以,应该放下这种心理包袱,轻装上阵。 专家支招 国内外MBA 各有所长 此次参展的50余所世界级名校中,中国内地仅一所入选。The MBA Tour中国区合作伙伴BeBeyond.com首席执行官谢劲波先生介绍说,国内外的MBA项目各有其所长。 要看到本土MBA的优势 首先从教育水准上说,中国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无论从商业研究还是案例积累、师资力量、教学体系还都是存在差距的。但国内MBA的优势在于——贴近市场。这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为适应新环境省了不少力。另外,在国内读书,可以说做就做,实践起来颇为方便,但在国外要行动起来恐怕就困难重重了。 不要妄自菲薄 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认为,要到好的商学院读MBA,必须是名校毕业,有高分数,在知名外企工作等。有人为了去好学校,甚至换工作以争取名额,其实这是非常不必要的。谢劲波说,即使没有外企经验,也可以去国外一流学校读MBA。再有,中国学生一般担心入学资格、阅历、分数。其中尤以分数为甚,其实没必要一味强调高分。谢劲波同时强调,在美国,学校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而不是所有功课都得A。 优者选择面要放宽 谢劲波说,一流商学院都是优中选优,优者同样难。即使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优等生,或在麦肯锡这样的一流外企工作,也未必就一定能去读国外知名院校的MBA。一流外企的机会大,但竞争更大,以麦肯锡为例,一年中那里有十几个人都在申请去读同一家MBA,结果一个都没录取。同等竞争环境下,对方的挑剔程度自然升高。再者,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国外院校不再喜欢专门针对某领域招生,反而希望多元化的学生构成。所以,优秀的学生眼光不要都集中在那几所学校上,要放宽自己的选择面。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