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的州立大学学费非常低。而社区大学的学习费用和入学门槛就更低了,几乎是申请了就能入学。可以说美国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大学群体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建立了灵活的可选择机制。因此,美国的大学招生能力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公民的需要。但据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去上大学了,一些学生还是由于不愿意学习或是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没有申请大学。这样,大学就有了很多空的位置,于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接收国家,有很多外国学生申请进入美国的各级各类的大学进行学习,而留学生是要付出比美国学生高几倍的学费的。这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办学经费的一个来源。这也许也是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的一个体现吧。
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还表现在各大学之间灵活的转学机制上。那些进入社区大学的学生和进入州立大学的学生,他们中一些人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结果,也非常想通过努力到更好的大学去学习或搞研究性工作。于是美国的大学,主要是社区大学和州立大学,建立了相互承认的转学机制。另外,还有的学校间建立了从私立大学向公立大学转学的协议。总之,转学机制是两个高校之间对课程和学术水平的相互认可。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低级院校向高级院校转学。这种灵活的转学机制,激励了很多社区学院的学生,也为学生的不断成长、成才建立了一个灵活的机制,同时也是学校吸引生源的机制。
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还表现在面向终生教育的弹性学制的入学管理机制上。美国的大学大都采用弹性学制,很多学生是一面上学一面工作,有的可能在两至三年内就取得了学士学位,有的可能要五到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在美国遇到一个从中国上海到美国生活的老师,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曾经是上海某名牌大学的外语系教授。解放前她在美国一个大学读了两年,但没毕业就因为战争回国了,解放后在上海的一个大学工作,退休后她又到美国,到那个学校继续修完了学业,并取得了学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美国那个大学的破例行为,但至少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的弹性学制为学生的入学提供了灵活的选择和便利,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人说“大学的入学情况是社会经济情况的晴雨表”。经济不景气时,大学的入学人数就会增加,大家会抓紧时间充电,准备经济好转时找工作赚钱。“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下滑,于是我看到大学的停车场每天都停满了车,而且学校又开辟了新的停车场也不能满足需要。这正是美国经济情况的体现,也是美国灵活的大学入学机制的体现。另外,美国的高校入学,尤其研究生入学已经基本上取消了年龄限制,和我同班就读的美国人,有的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也有的已经是奶奶了。我曾在一个美国人家里生活了一段时间,这家的女主人50多岁了,她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她去年拿到了教育硕士。这种灵活的入学机制,为建立终生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