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岳峥吃饭谈点事。他是我在耶鲁大学念MBA时的同班同学,还曾在同一宿舍楼的同一楼层住过。现在各忙各的,但每年都要见几面的。而且,每次见面首先都会追忆一下当年的艰苦的留学时光。
耶鲁MBA学费一年3万6美圆,两年7万2,加上衣食住行:房租、三餐、交通。。。已让人瞠目。更何况两年的机会成本:我们都是辞职(脱产)去的美国,损失两年的工资和Bonus。加上机会成本,美国名校的成本约20万美圆。
我们是2000年去美国留学的。这已经不是八九十年代带着几百美圆闯美国的年代了。不过对于我们这些不到30岁的青年才俊来说,这依然是一举砸锅卖铁、破釜沉舟的壮举:十几万美元呀!之前,岳峥在普华永道熬夜熬了多年, 我则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打拼:曾4次主动跟法国人要求涨工资,并成功地获得过两次加薪。挣的都是血汗钱。
岳峥是会计(或叫分析师,时尚些)出身,于是对未来的财务做了很科学的分析:银行存款减去学费和两年房租,和基本社会保险之后,所剩无几。而且两年没有进帐。所以只有一个“省”字当头,才能避免去中餐馆刷碗的可能。
我不善身理财。一来没学过财务, 二来天生具备一种“ 车到山前必有路”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所以刚开学时,每天大无畏地往外写支票,花美圆。曾一口气报名参加了各种高收费的兴趣小组: 冰球, 高尔夫等。 后来发现根本没时间打球。
岳峥可不就不同。开学后,除认真学习外,忙着从学校内部网站找便宜的二手的电视、沙发、打印机甚至锅碗瓢盆。我经常叫他:要不要去酒吧? 他总说: 我一会11点要去经济系买衣柜。每每遭到我的讥讽。
美国的书极贵,教科书均价70、80美圆。岳峥劝我不要买新书,从二年级手中买旧的。不,我有钱呀,哪能买旧的!记得一节课Corporate Finance,教授列了十几本课外读物,买这些就花了我800多美圆。可我那有时间读课外读物呀。在赶着完成课内任务之余, 我一直打着“了解美国文化”的幌子频频参加派对。于是乎我买书,岳峥看,然后概要给我听。时间就是金钱,读MBA的都会算这个帐。
我们的完美合作直到我终于发现我根本买不起书了才宣告结束。第二学年,我抬襟见肘,窘迫尴尬。岳峥则由于理财有方,日子过得从容不迫,还把老婆接来“陪读”,非常腐败。
我们一边吃着大虾和甜食, 一边以“大款”的心态回忆了很多当年的艰苦,很为这段时光感动。
岳峥于我一直有地位特殊,多半由于我们当年门对门的经历,也是因为他的美丽思想--Beautiful Mind.
他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具创造力的人。这点他一点也没浪费。现在,他一边做着很体面的工作,一边业余时间写了多篇财经文章发表在《财富》、《财经》、《新财富》、《新地产》等。他的文章,涉足广泛,包罗万象,而且观点犀利。我认为他是国内最好的”财经专栏作家“之一。共50多篇,你们自己百度吧。
我劝他开个博客,把他的文章罗列一下,如此美丽的思想的光芒是要照出去的。他说好,并奋勇地买了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