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原创作品,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发贴:grilledcock
下面分大项评点一下。
阅读最难的,我认为是英国文化委员会出的HOW TO PREPARE IELTS那本书,强化班结束后我10月中下旬曾经做过其中一套,60分钟内没做完,手忙脚乱地多花了大约七八分钟还错了十七八道题,而与此同时我做剑一剑二的G类题不仅错在五个左右还会提前几分钟,那时还以为IELTS不过如此,移民顾问真会吓唬我说我不可能考到两个7,后来就把它放在一边不敢用它再打击自己。后来我通过INSIGHT INTO IELTS和FOCUS ON IELTS的训练,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其实也简单,后面别忘了提醒我再说具体点,和张岳的平行阅读法很接近,强化班老师在最后一课最后五分钟用举例法说了说这个方法,当时觉得是挺好的方法,但没舍得买他的书,也没想明白怎么能把一个方法写成一本书?后来再做题时就自感速度大增,12月份时我再尝试着做这本书的另三个PAPER反而能提前5分钟了,大约错5个。它的文章好像类型与IELTS有所不同,和G类差别就更大,但能考验你的做题方法是否得当,若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我相信至少你的阅读速度和做题方法已经足以对付IELTS无论是A类还是G类的阅读部分了,倘若我用60分钟而不是40分钟做我1月21日那天的阅读题,就是8分9分也不会让我觉得是奇迹。看到有老兄把这本书当作开始练习的推荐资料,我才在这里多废几句口舌的,免得有些朋友准备初期就被这本书打击的没信心了。就阅读而言,我的体会是,在进入最后阶段前,我是用最后半个月用剑三剑四的八套A类题和四套G类题模考,要利用这些资料培养和训练对付各种阅读题型的方法,当然这时你的词汇量在不知不觉中的提高也会令你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我没刻意背单词,就怕枯燥的单词记忆会把我老家伙的备考热情打压殆尽,看了一遍那两本已是红字的词汇书。刚开始阶段看那些IELTS文章,不认识的单词多的很,甚至有的题目都因为单词不认识而不理解,当然也更不会做了,可我考试时就没有因为不认识哪个单词而影响理解文章和做题的。若你用上我后面要讲的一体化学习法,那对你的IELTS之路就更有帮助,也更有效率。北京语言大学出的俗称黑眼睛系列中的阅读教程和刘洪波的阅读真经对我的方法训练还是有点帮助的,所以也给了红字待遇,尽管我做他们出的题目时常有恶语,尤其是对前者,没时间的话,不看也无所谓;若你能看到很多其他IELTS类型的文章那效果也是一样,看真经也就是帮你省点去找这类文章的时间。我没时间去找,就把这两本看完了,用于熟悉熟悉各种题型吧,而当初欢天喜地地在网上千辛万苦地找到并下载的10套XDF的G类模拟题我12月份开始做的,只做了大概5套就实在做不下去了,有时我错两个,有时却能错15个,想想强化班阅读老师说的还真对,中国人的阅读书可看其文章而不可做其题,文章是老外的,题却是中国特色,于是我连文章也不看了,离它远远的,再也不碰,可惜浪费不少纸,可笑我那时还傻傻地把老长的阅读机经也打印出来,结果一页也没看,还好用的是已经用过一面的公司里的废纸。恕我直言,有些我们国内书上出的烂题你要真能做对的话,我看你就离GZ的思路更远了,建议用GZ的思路去做GZ的题我不会再被骂成汉奸吧?哈,也不会有哪位大师要砍我吧?我一开始就声明叫你别看的!
听力资料里我列了中级听力这本书,但若你时间不多就免了,我也只是花了大约一周时间把它当作泛听资料过了一遍,了解了解西方场景。我到准备后期体会到外语难学难在文化差异,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文化的不同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很多表达法你不了解文化是难以理解的。我在德国工作时就曾听留学生议论过国内出的德语字典,后来自己用了方知确实有不少闭门造车的地方。同样地,那个姜昆的加拿大徒弟大山汉语学得好,听我们春节晚会的小品恐怕笑的次数也要比我们少几次吧,尽管姜昆们已日显江郎才尽之态,逗你笑恐怕也就剩挠你胳肢窝这一招了,可至少说的还是地道的中国话,上国语言岂是饮毛茹血的蛮夷之人所能理解?哈,玩笑开过了,大山看到肯定要反讽我可怜的英语水平。这里面黑眼睛我仍推崇其专项训练法,可作为入门级的。以难度而言,我认为FOCUS ON IELTS的模拟题集的TEST3最难,比剑三剑四要难,我最后一个月开始做模拟题集,TEST3我第一遍听错了12题还是13题,不对答案第二天再听第二遍还错了好像10题,我非常喜欢这套聚焦书,但听说和读写那两本没给红字待遇是因为它们太古老,AUSTRLIAN多年前出的,简单了,有时间的话当入门级吧,当初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蔚蓝网上订到听说的磁带,听完就后悔了,因为那时对我已没帮助了。
口语没什么发言权,我花了大概总共两天时间浏览了一遍HQ老师的课件笔记和我忘了作者名字的新西兰人写的两本口语书,其中一本其实是词汇书,觉得能帮我增加些口语词汇,了解IELTS口语和我平常说的有什么不同,现在想想,看不看对我考试结果没影响,尤其是6分的结果,知道IELTS前我去考口语也会是6。机经在10月份就下载了,幸好没浪费纸打印出来,我根本没看。我的口语底子还凑合,但一口苏北英语要想这门也拿7分心想得花不少时间,于是也就几乎没花时间,反正对移民加拿大来说,5分6分都一样,给我5分以下GZ是需要勇气的,还得不怕下岗。所以严格地说,我不知道也没资格说哪些资料好。若有人提起,我后面再专题谈谈我怎么从大学毕业时的哑巴英语到现在能应付GZ的,甚至GZ一高兴给我个7的可能都存在的。
说一个我很深的体会。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就是模仿。我们模仿谁呢?请问汉语书谁写得最好?谁对学汉语更有发言权?难道是英国人吗?也许确实可以试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从不否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我也因此强调多看别人的经验和体会但一定要在准备过程中总结出最适合你的,那才是最好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走偏了,走远了,当英国人闭门造车,学了贰年汉语就自以为是地以为可以创造性地提出根本不同于我们中国人学汉语的方法来,你会不觉得可笑?我质疑我们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上创造发明得可能太多了,也许正是聪明的中国大陆人IELTS平均成绩特别是写作口语成绩平平的原因。当我看到我女儿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上到五年级英语学到第三年还在用中式英语造句的时候,当听到她的英语口语还不如她5岁到德国三个月后的德语口语交流水平的时候,当看着她们这代人坐拥如此好的学习条件却几乎还在走着20多年前我们这辈人的老路的时候,当看到有些SO CALLED大师们书上的中式英语的时候,我的这个感受就更为强烈,该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了,该检讨并商榷其科学性了。也许应付中国的英语考试可能还不得不用这些老法子,举个我女儿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例子:有一个可敬的英语老师已经有和我类似的看法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另一老师还延续一贯方法,语法演练加题海,期末考试的结果大家一定能想到,前者所带班级考不过后者所带的,因为考试还是老一套。希望那位可敬的老师能坚持下去,可惜我女儿转不到她班上。可是IELTS不同,它考我们的应用能力,它考我们将来到英语国家利用英语学习和生存的能力,方法错了,当然结果就不同。
说的有点妄自尊大了,毫无疑问,我的英语水平还差的远呢,让我现在去考四级六级我也考不过现在的学生,可我知道我比考过六级的南大毕业的我公司两位小弟兄的英语应用水平高多了。网上看到四级考试要改革了,希望不仅仅是英语,我们举国的教育认识都能从应付考试中跳出来,否则很难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出真正的大师去拿一个诺贝尔奖。我老婆常说我好为人师,其实我只是想当活雷锋而已,绝不想在不惑之年还在此虚拟世界夸耀什么,也没打算赚我们这些可怜的烤鸡烤鸭们的银子。当你能读中学写,写中学读,听中学说等等时,进而总结出一体化学习法时,我废这么多话的目的就达到了,你也许就可以省两个小钱,喝两口小酒了,然后当你老的时候还能依稀记着给孙子们讲讲这么一位老烤鸡的故事。说这么多你该明白我没给国内出的写作书红字待遇的原因了吧?很简单,老外的文章哪怕不是IELTS类型的都是你写作的范本,找好词好句好开头好结尾还不容易?那些阅读题的文章不都是你的作文老师?兴许我原先准备的老外的开头法不擦掉用自己的语言重写,拿个7分会更有说服力,可我想想还是那么做了,因为卷子下方除了评分栏,特别标明的多出来的栏目中,有一栏是关于MEMORISED WORDS的。
讲个小故事,关于我怎么想起烤鸡这个词的,还有我怎么起了GRILLEDCOCK这个名字的。那时我才开始了解IELTS,还没注册当会员,在网上到处瞎逛看贴,考鸭这两个字看到的次数特别多,就想我们这些人是考G类,岂不是考完IELTS就成烤鸡啦?更巧的是,我书房挂了一幅象是绢画的大公鸡,是我六七年前在德国跳蚤市场花三个马克买的,于是GRILLED加COCK就诞生了。咱是文化人,谁也不能延伸瞎想啊!最近想改名为小猪爸爸,没找到改的法子,就把新名当头衔用了。这个名字是在一个移民网站上看一个叫蜜儿爸的人写的关于短登加拿大经历的贴子时想到的,因为我女儿属猪,有时叫她小猪。
不好意思,我是扬州人,和一个大官老乡一样是个絮子,话多还能瞎吹。再回来,举以下所列最后一本英国人写的词汇书为例来说明啥是一体化学习法。它是我逛书店时淘到的,后来看到Google上有原版书的PDF格式文件,书好像也就15块,买比打印要便宜,我打印那些机经啥的整整用掉一个HP激打的硒鼓,400多块啊;这书比大师们的写作书便宜多啦。别以为只是词汇书,我看完后却发现那更像是一本写作指导书,遣词造句,论点论证论据的递进,再到段落和整个文章的组织,无一不让我视为至宝,可惜我后来再怎么找也没能找到第二本这样的书。不夸张地说,它一下子提升了我对IELTS写作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让我得陇望蜀,也想在原先没敢纳入7分目标范围的写作得个7分,我还特别给批改老师提出要求,就是按照7分批改,还得要有特点以便GZ容易给7分,其实就是尽可能地道些,有别于很多汉译英式的文章。可惜他说我能得7的话看来只是鼓励我这个老男人啊。
另一方面,你从写作的角度看阅读文章做题时就会发现你掌握文章结构更容易了,除了天书会故意让你看不懂,天下的文章都会想方设法让你看懂,只要你掌握方法,TOPIC,MAIN IDEA,SUPPORT IDEA,EVIDENCE等等,无论是DESCRIPTIVE类型的,还是DISCUSSIVE类型的文章,在你眼里结构就会清晰多了,好理解了,SPECIFIC INFORMATION好找了,Y/N/NG或者T/F/NG题没那么容易把你绕晕了(这两种题型的区别大家注意到了吗?提醒我后面专题里说啊),MATCHING题更好对号入座了;还可类推到对付听力S4上,MONOLOGUE也会遵循文章组织的规律吧,当你看题时你就能大致预测讲话者要讲什么内容,会如何推进演讲,写作时强调的语法或逻辑连接词在听的过程中也会提示你的。很遗憾我遇上了一个例外,就是1月21日考试出现的S4,剑四讲鲨鱼的那位AUSTRALIAN讲得忽快忽慢,,尤其是我不太适应类似于“YOU GO TO HOSPITAL TO DIE (TODAY)” 的澳洲音,所用连接词也不多,尤其是翻页到第二部分描述各种方法时都几乎没有顺序连接词出现,较难定位,我一下错过两空,只好认为那篇MONOLOGUE写得不好了,哈!有点睡不着觉怪床歪了。不过用这方法我平常模考对付S4时效果真的很好,可惜考试失灵了,可能是我的水平也就那样。大家看了我写的,一定要用伟大领袖毛主席一贯的教导作为我们的指路明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哪怕你看到一个满分人写的方法也要如此,不过我看到分越高的人讲得越玄,越难理解,建议到一个台阶再看上一个台阶的吧。
有时瞎想,我们是不是就是因为迷信权威或是或是盲目追星才会制造明星制造学霸的呢?周杰伦的粉丝们你们还不照样被他骂不懂音乐?我们南京那天的报纸不错,据此通贬了一些无知少年盲目追星并以此为时髦。那年春晚第一次听他唱双节棍,就觉得怎么象猴子一样,叽喱呱喇不知道说啥,学黑人那一套又没学像,邯郸学步而已。如我所知道的,有的老学术前辈一辈子就出了一个成果却能靠它吃一辈子,他也用不着再与时俱进了。不敢把老人们头上的光环拿掉,我们于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冒出那么多鱼龙混杂的两院院士来,因为要安置和摆平各方神圣。泱泱大国的院士水平可不能让我象不尊重我那高级职称一样失去对这些国家栋梁和精英们的尊重。另一方面,再扯远些,我也常常觉得好笑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相信官阶大或者地位高的人的水平就比官阶小或者地位低的高,他们就能到处视察并发表指示,我们还得赶紧做笔记,还要表态要把这些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回头来这么一个领导教你如何烤鸭烤鸡你能落实他讲话的精神吗?南京十八频道有一个节目叫《听我韶韶》,就是用北京话说瞎侃,到南京10多年受影响太深,我也能韶了,老婆老提醒我不能再韶了,说回头有人抓我现行,我说现在时代进步了,不会再有我小时候,有个小孩因为无知写了个“打到XXX”就被抓起来那样的事了,我心虚地问,是这样吧?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