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生活 > 正文
|
|
生活在此处,所以我是快乐的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5-23
字体:
[大
中
小]
|
|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梦想生活在别处,向往更理想美丽的远方。这是人之常情,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过,事情一走极端,就可能过度而失去原来的意义,积水成灾或高处不胜寒。人不可能完全把握命运,人算不如天算。既定事实,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力量,束缚人的手脚。只有在时代或时机允许并且人的条件具备,方能迈入别处的大门。对于芸芸众生,怎样在此处生活得更好更快乐,才是最实在的。 来美多年,跑遍了我想去的地方。我发现,在一些小地方,不少美国人安家乐业,家门口挂着美国国旗,仿佛那就是天堂。跟他们聊天,感到他们知足快乐喜欢当地。无疑,美国梦起了很大作用。这些美国人的祖先,在移民这块土地之前大多是穷人和逃难者甚至罪犯,在小地方扎根,容易拥有一块地、一栋大房屋和一大片树林或草地。这种拥有,很可能比在大城市里更让人感到安宁踏实,有更多的自由和新鲜空气,更具有空间上的匿名和隐私,同时在心理上和邻居更有一种乡亲近情,因为在小地方大家彼此认识,甚至房门不用锁。 有人认为,美国人在小地方安家乐业,是因为美国信息和交通发达的缘故,城乡差别不大。我不以为然。不管在哪里,大都市和小地方截然不同,前者更能反映出时代命脉,更有艺术文化气息。的确,美国物质供应方面城乡差别小,然而文化生活的差别则是很大的,更别说像纽约这样的大都市除了是国际金融中心之外,更是世界艺术中心,享有全球一流的文化设施。只是,葱花韭菜各人所爱。有人喜欢小地方,有人热衷大城市,更有人对文化艺术没兴趣。有人喜欢大城市,仅仅是喜欢热闹;有人讨厌大城市,恰恰是因为热闹。年轻人则不断离开家乡,不管它是大城市还是小地方,或因要换一种活法,或因上大学留在外地工作。不过,对很多人来说,美国梦并不意味着想住在何地就可一辈子住下去,而是在哪里找到工作就搬到哪里。 生活从此处到别处,是人类自古就有的生存现象。当代社会人流动越来越大,对移居有更多的选择。中国开放以来,成千上万的人选择了生活在别处,到海外淘金,定居异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中国成了一块热土,同胞们扬眉吐气,而海归(龟)成了海待(带)。 生活在此处,精彩的内容就不同。然而,能欣赏独特美妙的东西,身在此处就别有好滋味,就会有一番“别处”的情趣。就拿纽约为例,除了曼哈顿中城和下城,外表比不上深圳、北京和上海的新建筑。我喜欢纽约,是因为它的国际化。纽约聚集着全世界各地的人,说着170种语言,几乎人类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在此找到。因此,纽约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文化冲突和欣赏各种文化最好的地方,对我这个读了7年社会心理学又喜好不同文化的人来说,它的确是再好不过的宝地了。坐在普普通通的地铁里,看到的是流动的人类展览馆和人种杂货店,什么样的人都可看到。人们的各种脸相、身材和衣着,让我看得津津乐道,地铁不豪华已是小事一桩了。如果到纽约来,不会欣赏这道风景,是一大遗憾。 纽约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不过,人无完人,况且是人聚居的城市。生活在此处,乃要最大限度享受所在地的风景——大自然,人文景色,四邻的一草一木和公共设施。这些不是个人所能提供给自己的。如果非要我对中国和美国作简单比较,如果说美国老百姓最差的是对海外文化的无知和过分夸大美国的民主自由,那么中国最差的是公共设施以及与此相关的国民公共意识。中国的公共设施,远远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文明发展的需要。我爱读书,就用读书来举例。纽约市有300家公立图书馆,我公司附近就有3家,而且都有中文书。我住郊外,每个小镇都有图书馆。我可到任何一家去借书。我儿子读的课外书,几乎全是从图书馆借的。如果想借的书没有,图书馆免费帮从别的图书馆调来。然而,我每次到北京王府井书店或西单书店买书,看到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因为舍不得花钱买书而图片馆又太少,都挤在书店里阅读。什么时候中国也像美国这样,有这么多这么方便的图书馆就好了。国内投资电影或娱乐项目,一投就是千万或上亿元,只想到急功近利,就没人想到改变国民素质的千年大计。说到图书馆,就想到以前在国内上图书馆,经常发现书里某页被撕掉了。不知道如今这现象是否仍然普遍。 无论生活在此处还是在别处,重要的是活得快乐。这一点,没人会持异议。只是我们这些移民,对祖国总有一份感情,毕竟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有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意识里流动着中华的血液。因而,我们生活在此处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割不断与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我自己来说,用母语写作和周末教中文,是我平时业余生活的主旋律之一。正因如此,生活在此处,我是快乐的。还有什么能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更让人快乐呢。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