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在本土,重要的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去伦敦学语言 回国内读高中
14岁的邵梦慈独自飞往伦敦。当时她心里想,“我就这么走了……”小女孩在机场和父母依依惜别时,哭得“乱七八糟的”。在遥远的英国伦敦,她的监护人将在机场等候她的到来。
2003年8月在机场离别的那一幕,邵梦慈记忆犹新。但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在伦敦,她面对着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在她看来)难吃的食物,语言不通,没有玩伴……自己可是要在这里一直读到大学毕业的,怎么办?
邵梦慈小小年纪,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她当初出国留学的目的简单,是害怕太晚出去,英语口语会带有太浓的中国口音,成年之后改不过来了。
她的英文在班里一直都考第一名,但到了伦敦,她发现并不灵光,在磕磕绊绊跟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连说带比划了两个月后,逐渐才适应过来。
现在,小梦慈偶尔听到收音机或电影里传来纯正的伦敦口音英语,都会觉得备感亲切,因为她回国后所在的北京十一中学,教的几乎全是美式英语。
在伦敦的贵族女校,小梦慈很少能见到中国孩子,跟同学交流也不多,毕竟文化差异太大了。“他们喜欢的歌星,玩的方式,我全都不知道,没有共同的话题。”
好在语言关过了之后,她慢慢跟上了学校的课程。这时候她发现功课之外“我经常没事可做,”邵梦慈说。她宿舍床边贴着妈妈的照片,让自己“一翻身就能看到”……
邵念慈自己也没想到,独自在伦敦生活8个月之后,这么快就回到自己熟悉的中学去。
原来,她妈妈专程去伦敦看她,却发现尽管女儿语言过了关,功课也跟得上,但比起国内的中学课程来,却实在是太轻松了。这次回来,邵梦慈要在国内考完大学之后,再重返伦敦。
据邵梦慈估算,在英国的八个月,总费用大约用了30万左右。
去美国做交换学生
与邵梦慈在十一中学里念高一的王楠,今年8月,准备飘洋过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去。但跟前者不同的是,王楠是作为交换学生出去的。
事实上,两年多来,王楠已经跟美国宾州的一个家庭(她准备赴美后要寄宿的家庭)混得稔熟了,并且跟这一家的美国女孩情如姐妹,在不停地联系和交流当中,她的英文也大有长进。待她到美国时,邵梦慈曾面临过的语言障碍,对王楠来说就不是问题了,她打算在美国拿到高中毕业证,然后申请一所院校继续深造。
理性对待留学 在国内上重点大学
邵梦慈与王楠的另一个小伙伴田小艺则选择了不同的路。
田小艺也在十一中学念高一,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对外交流活动,前往澳洲学习了一个月。她的态度相当理性,觉得能在国内考上一所理想的重点大学,也许并不比出国留学差。
三个女孩都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的支持使她们得到了大多数同龄人无法企及的优越教育条件与环境。
曾有一项在城市里的调查显示,中国87%的被调查者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在国内读中小学,希望从小就送出去留学的只占11%,但相反的是,就大学教育而言,有48%的父母希望孩子出国留学。
还有的人,费尽心思移民,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但与几年前相比,关于儿女教育的问题,中国的父母们已经开始走向理性了,从国内许多所谓的“贵族”学校面临生源紧缺,有的甚至难以为继也能反映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