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时没有小费的概念,记得有次参加一个寿宴,那家的孝子是放洋回来的,行事带着洋气儿。喝到高兴处,见那端盘子小姐勤勉有加,就塞了二十块钱小费过去,那服务员好象受了侮辱一般,涨着脸,拼命推辞,对方再坚持,那小姐就哭了,拿两手一遮脸,呜呜地跑了出去,留下那个孝子立在当地目瞪口呆。在一边旁观的我就有所感悟,小费是不可以随便给的,搞不好就说不清楚。
刚到北美的时候,在一家中国餐馆端盘子。每个小时给的工资很少,收入有很大一部份是来自小费。而客人给小费多半看心情。有时也碰到慷慨的客人,记忆中有个老头,酷爱中餐,每个礼拜都去我们那里吃饭。而每次去,只要靠前的就有小费。叫一声先生好,往你手里塞十块钱;帮他写个菜,十快;添个茶,十块;结完帐又给十块。一共吃了不到二十块,光小费就给了四五十。这样的客人当然人人喜欢,而嫌贫爱富太明显有时会造成拥挤状态,所以老板规定,大家轮着服务他,这个礼拜小张,下个礼拜小王。即便这样,他一来,众人还是赶着上去打招呼,老先生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低着头只管发钞票,估计他也明白大家都是跟钱打招呼呢。
因为自己有了这些经验,以后再出去吃饭的时候小费多半给得高高的。先生没有这些经历,小费都是按着百分比给,于是我常常提醒他,再多给一块再多给一块。
后来终于有人给先生上了一堂关于小费的课。那时我们请了个中国师傅来铺地板。那师傅是天津人,为人是极其豪爽直接的。中午吃饭时,那师傅说起他去别家干活的遭遇。那家人,拿天津师傅的话讲,是不懂行的。结帐时,块儿八毛的都算得清清楚楚。后来又装着不知道就要关门送客。天津师傅说:那天不光我一个人儿,我还带着几个兄弟去的,我吃亏不要紧,不能让我这几个兄弟也跟着我吃亏啊。大家把老婆留在国内,出来这么累死累活的为了什么?不就为了钱吗?都是一大家子要养,容易吗?消费小费,其实说穿了,我们也就指着小费挣点儿。
师傅说到这儿,有些生气,我赶忙做善解人意状地连连点头,理解理解。师傅接着说,谁知道,他娘的,那个傻蛋,不光不给,还说要打电话给公司,问问有小费这一说吗?你说这他娘的,还是人吗?一刀捅死算了!我闻言吓了一跳,脑子里转得飞快,不知道天津师傅只是有感而发呢,还是杀鸡给猴看。冷眼旁观先生,他也是听得一个楞一个楞的,在最后结帐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原先预算上又多给了一些,实在也是怕这位师傅一上来劲就把我们一刀一个地给捅了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