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语对国际生是障碍
Lene女士所在的健康医学院的生物统计学系是1978年10月1日建立的。Lene女士已经是这个系资格最老的教授之一。尽管如此,她还是每周要给博士生上2堂统计课。
Lene女士的课通常要备两套,一套是用丹麦语上的,另一套用英语。因为博士生来自 世界各地,他们的丹麦语能力非常有限,而本地学生虽然从小就学英语,但在英语课堂上远不像在丹麦语课堂上活跃。于是Lene女士为她的统计课设计了两种语言。
同一堂课,却要用两种语言各上一遍,这事儿有点新鲜。Lene女士说,在普通本科生中这种情况并不普遍,因为哥大本科阶段很少收外国学生,但在研究生、博士生课程中却很多。
Lene女士颇有感慨地说,他们每年都会接到世界各地的学生申请,想到哥大来学习,但也有不少因语言的原因放弃了。她说,语言对许多外国学生来说,确实已经成为一个求学难关,学校的英语课堂似乎应该加强。
欢迎你“逃学休学”
哥大国际学院主任约翰·安得思博士是我拜访的另一个采访对象。他的办公室看上去并不豪华,但很温馨,一排很大的书架特别引人注目。
安得思博士说,哥大的留学生,有三分之一来自欧洲,三分之一来自北欧,还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其中一半是交流学生。来自中国的学生不多,没有具体统计,大概不会多于100人。
我早就通过EMAIL给安得思博士留了“家庭作业”:你认为哥大因什么而优秀?哥大的教育重点在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
安得思非常认真地逐个回答我的问题。他说,一个学校的优秀,和它的学生结构有关。哥大有非常优秀的学生基础,95%以上的学生毕业后都会继续读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个数据让我非常吃惊,怀疑自己听错了)。
他说,丹麦经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有效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目的真正站在人性基础上。
比如,被哥大录取的学生可以不来报到却逃学去旅游,而他第二年再来时学校不仅承认,而且会更欢迎他;学生随时都可以换专业,可以决定是否休学出去工作一段时间。学校会认为这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过了,重新回来学习时已经更有目的性。学校尊重并且喜欢这样的独立思考;
再者,安得思博士说,丹麦是一个富有的国家,这使他们有能力提供各种教育设施,参于世界一流的研究项目,始终站在各学科最前沿。他给我一份合作院校名单,上面有包括中国北大、复旦在内的全世界200多所院校,美国最好的大学悉数在内,光是法学院就有22所。哥本哈根大学和这些学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包括科研、学生的交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