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刚刚结束,一些海外院校就纷纷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开始了生源“争夺战”。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落榜生的海外留学也愈发青睐,他们希望海外留学能帮助考生摆脱高考“失利”阴影,成为考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新途径。 业内人士提醒:有些看上去很美的“海外留学”,不仅难以成为一种成才新途径,还有可能掉进一种新陷阱。
坎坎坷坷出国路
从近几年的媒体报道看,国内留学中介之乱,被骗考生之多,管理漏洞之大,令人咋舌。 陷阱一:煽情宣传,大包大揽。有的留学中介机构在宣传资料中夸大其词,不如实介绍国外学校的现状、教育设施和食宿生活等,使留学生到国外后被迫转学或中途退学回国。他们常常在宣传资料翻译上做文章,如将国外的专业学校译成综合性大学;将结业证书译成学位证书等等。他们惯用的手法是偷换概念,如宣称“只要修完我们合作的国外语言培训学校课程,取得某大学承认的证书后就有机会进入该大学深造”。其实“有机会”并不等于“一定”能上。中介机构为了得到服务费、学费定金及境外学校的高额回扣,在联系学校时专找签证和入学相对容易的语言学校。 一些中介机构在广告中也极尽夸张之能事:“无论你的条件优劣,学历高低,凭着公司强大的政府背景、完美的‘包装’技巧,以及95%以上的签证率,都能让你轻松实现留学梦。”实际上,签证成功与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刚开始就满口承诺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陷阱二:巧立名目多收费。留学中介机构信息、咨询服务都不能收费,只有办理学校入学通知和签证服务是收费的。由于我国对申请出国留学的费用没有具体规定,这就给中介机构巧立名目乱收费提供了方便。一位从事过多年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的女士向记者透露,去年,代办一个人的出国留学手续,中介费高达8万元,而中介公司支付的费用仅几千元。有的中介公司在收费时不但巧立名目,还虚报学费数额。若被拒签,申请人要求退费,中介又会拖上一年半载,甚至卷款而逃。 陷阱三:材料作假,让你背黑锅。有些中介机构为了使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达到出国目的,为其编造假材料,提供假证明,甚至花钱雇人代考。但狡猾的中介机构在做完这些后,大都会在合同里写上“如情况不属实,后果自负”的条款。一旦假材料露馅遭拒签,中介机构把所有的责任一推了之,费用照收不误。 陷阱四:合同欺诈,骗你没商量。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留学中介服务合同文本。中介机构利用客户对申请过程不熟悉的弱点,在合同中写入一些模棱两可,看似公允,实则有损客户利益的条款。 海外学校良莠不齐。海外有很多名牌大学,但我们很多高考落榜的学生到了国外才发现,他们就读的学校,很多根本不是正规学校,有的是私人小学校,又的是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野鸡大学”,有些学校就连他们自己的国家也不承认其学历,却被我们的某些中介公司大张旗鼓宣传,并成功招生。 海外留学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最近几年,既有中国留学生在海外不断被偷、被抢、被打的事件,也有海外年轻学子在一些国家遇难的消息,尤其是那些学费相对便宜的国家,那些不正规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安全问题。就在今年7月5日,外交部再次发布消息,提醒国人在赴南非留学、从事劳务等事宜时小心上当受骗。 此外,海外留学也面临着心理压力大、易出现精神问题等难题。更不容忽视的是,目前落榜考生海外留学成才者少得可怜,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还较弱,回国后往往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
悲剧发生的原因
解读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中国留学生悲剧,人们不难得出结论:那些欺骗、坑害中国留学生的外国学校,都与国内某些不负责任的中介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很多学生和家长盲目崇洋,急于求成的心理无疑给留学悲剧的产生提供了催化剂。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留学中介行业的火爆与近年来中国人的出国狂潮紧密相连。国门大开后,许多国人对外面的世界由最初的新奇,进而产生盲目崇洋的价值趋向,洋文凭当然就更成为许多人在职场打拼的金字招牌。尤其在面对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一张洋文凭,无异是多了一种竞争优势。 这一代自费留学者年龄多在15岁至25岁之间,其中绝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承载了太多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而他们的父母又多半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中国人,按照中国的传统,没有哪个父母不愿为儿女的前途而倾其所有的。而留学市场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到亚洲地区的新加坡、泰国,每年的费用从十几万到一两万,路子越走越宽阔,这样及更加刺激了市场的需求。 与如此旺盛的需求相比,留学中介服务的机构数量相比之下就显得过于不足。根据国有的相关规定,留学中介业务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但目前经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只有270多家。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的诱惑,催生了大量非法的留学中介机构,涉及留学中介业务的机构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留学手续繁琐。自费留学的特殊性导致了自费留学者对留学中介的依赖性,这主要是留学办理过程十分繁琐,且成功率不高。首先是信息沟通不便。自费留学者的目的地都是万里之遥,与对方的联系均需采用一定的通讯手段,再加上跨越国度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势必影响沟通效率。 其次是出国手续烦琐。如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需要提供的文件有40多份,其中不少需要同时提供中英双语文件,这对于流水线操作的留学中介来说是小菜一碟,对初次办理者而言则往往是棘手的难题。这还不包括从申请学校到最终办好签证之中的诸多程序,每个自费留学者所期望的是最快的达到出国留学的目的,而不是慢慢的熟悉所有的经办过程。 尽管留学海外可以通过自办、亲戚朋友介绍和留学中介三种方式,但是,随着获签率的降低,人们又往往将宝押在了传统留学中介上。 监管不力法规缺失。留学中介毕竟是一个发展时间不长的行业,各项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由于进入的资金门槛较低,合法中介稀缺,导致不法经营者猖獗,这些均导致监管困难。 其次是信息的高度不对称。留学中介提供的是一种体验服务,它不象有形产品那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不透明的。留学中介手中掌握有大量信息,传达给消费者的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是加工过的甚至是误导的信息;由于办理留学过程中手续繁杂,也就造成了收费名目繁多;留学中介掌握了办理者不愿被拒签和急于办成的心理,层层盘剥;由于留学中介所提供的服务差异性大,也造成消费者之间和在留学中介之间的难以比较性,这样就导致监管困难。虽然教育、公安、工商三个部门对留学中介服务市场进行监管,但主管机关权限还不够明确,处罚力度不大,缺乏威慑力。清理后,非法中介往往又死灰复燃。
慎选学校和中介
留学悲剧的频频发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规范自费留学市场,教育部成立涉外监管处、设立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www.jsj.edu.cn),网上公布了我国已认证的21个国家的近万所院校的名单和270家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办公地址、电话等核心资质情况。2004年,自费留学中介开始加强行业自律和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培训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并通过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质量监管,制定专门标准,以期把“黑中介”逐步赶出自费留学市场。 除此之外,学生和家长也要理性留学,认真考虑自身的各项条件是否真的适合出国留学。 教育部门提醒出国留学人员,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学校,通过中介机构办理留学时,应查验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及当地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允许其开展自费出国留学中介业务的“营业执照”,并核对其核心资质情况。过正规渠道了解拟留学院校的资质情况,应查看驻外使领馆对该院校的认证文件,了解中介服务机构是否与该院校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或协议及其是否报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如果消费者在发现留学中介存在违法行为,一定要及时向消协等部门反映,这样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可以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