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英国西北部海岸中国拾贝者被涨潮海水吞噬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这使英国人联想起2000年夏天58位中国偷渡者闷死在货车里的悲剧。这些事件使一些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黯淡起来。
记者不久前到莫克姆湾去采访。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是一个非常典型、非常保守的英国小镇。记者与之攀谈的一位老人50年没有到过伦敦。海滩拾贝遇难事件发生后,当地人对中国人有不少负面的看法。这位老人甚至坦率地说,“我同情这些遇难的年轻人,但我不大喜欢中国人”。其实,许多普通的英国人可能不知:来英国生活的中国人,除了在餐馆挣钱、在海滩冒险的个别非法移民外,更多的是纷至沓来到英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每年在英国的开支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项重要来源。莫克姆湾当地经济并不发达,记者采访的多位老人每月的退休费不过400英镑。许多人不要说出国旅游,就是伦敦也几十年没有去过了。他们说伦敦的消费太高了,开车去伦敦的汽油费来回要80英镑,实在无法承受。莫克姆湾本地许多人每晚都在海滩的酒吧消遣,看起来自得其乐,其实也是出于无奈。英国酒吧的消费很低,是许多生活沉闷、经济拮据的英国人打发时光的廉价消费场所。莫克姆湾海滩这些灯火凄迷的老式酒吧,是英国经济表面繁荣安定,实际隐性衰落的真实缩影。
就在离莫克姆不远的兰开夏大学,就有300多中国学子在那里求学。他们每月的高额花费,给当地不景气的经济带来了不少活力。记者询问了兰开夏一家小商店的老板,他说多亏中国学生的消费,许多当地小店的生意才可以维持。
几年前英国还很少有中国人,如今在英伦三岛坐火车或乘公共汽车,时常听到有人操河南调、东北腔聊天。就连英国最北部的偏远小镇,长着娃娃脸的中国学子在大街小巷结伴而行,也成了“英伦风光”一景。留学英国曾经是贵族身份或贵族情调的象征,如今许多中国家庭送孩子留学英伦已是寻常事情。英国学费很贵,奖学金少。但英伦三岛,不论名城巨埠,还是孤镇僻壤,甚至牛津、剑桥,以及著名贵族私立中学,都能看到中国学生的面孔。根据英国文化协会的统计:1998年,英国大学只有2860名中国学生,而去年的中国学生人数已达到32000人,短短五年,增加了11倍。不过,记者从英国大学获悉,中国各类留学生加在一起实际已经达到70000人之多,他们每年在英国的消费高达7亿英镑。
《泰晤士报》最近出了两期中国专版,第一期专门谈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崛起,第二期介绍留学英国的中国学子的情况。
伊斯特本是英吉利海峡旁边的一个小城市。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多为退休老人居住,风景秀丽,经济乏力。但是聪明的英国人靠经营语言学校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活力。语言学校中有一多半来自中国和亚洲国家。一位中国留学生对记者说,“这里的工作机会很少。我们的女房东几乎没有工作,一直领取微薄的救济金。不过,她把房子所有房间都出租给学生。她每天除了给留学生做饭,其他时间都待在酒吧。她以前很少出国旅游,现在房子的收入每年就有近2万英镑,她每年都可以出去玩一次。”
英国这几年放松签证吸引大量海外留学生,也是无奈之举。英国经济一直号称西方国家中表现最佳。但繁荣背后真实的情景是,老人退休金不断削减,学费上涨,大学预算告急,增税罚款越演越烈。最近英国就爆发出多起抗议地方税和学费飞涨的骚动事件。
虽然,这几年的赴英留学热有浮躁的一面,但它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英国的隐性衰落。
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