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成为热潮,但也有一批莘莘学子“读书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选择在海外寻求工作发展。国外求职涉及的不仅仅是你的学历文凭、毕业学校和你的天生资质,更重要的是了解海外的就业政策以及一段时间来的就业大盘走势,求职过程中还要注意这个国家独特的求职注意事项。美国毕业等于失业;英国留学比就业容易;日本求职充满艰辛;德国想拿绿卡不容易;加拿大求职要有全盘计划;澳大利亚要比当地人更优秀;法国语言过关就不难了;俄罗斯贸易人才依旧吃香;新加坡高技术人才受青睐;荷兰海外投资企业机会多……
《上海青年报》最近还逐个分析了这10个国家的就业难度,并给出了对应的就业建议。
凡是有这些年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本身就存在着到底是为“学”而“留”、还是为“留”而“学”的现实问题与个人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派与自费留学人数已经有40多万,而学成回国的不过十几万人。与印度的放任自流和日本的悉数回国态度有所差别的是,中国对出国留学人员采取的是比较折中的态度,希望他们学成回来报效祖国,但也不强求。
笔者在国外碰到过很多在国内大学已经毕业的少男少女,到了那边重新读本科,为的就是能够留在当地,耗够年头。
欧洲面临人口老化、劳动力短缺的现状,纷纷采取对移民政策的放松手法以缓解劳动力紧缺的压力。这给到那里去的中国留学生以天赐良机。不少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为了凑够拿到长期居住权所需要10年的时间,不得不采取在一个四年制大学只读3年就换学校重新读、连续读3个学校最后熬到年头的手段。
从总体上看,目前大约有2/3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留在求学国家,只有1/3的人选择回来。随着世界经济低迷,西方各国就业压力都在加大,对于外来人员参与就业竞争都采取了抑制性政策,以保护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在欧美各国找工作的难度比起那里经济高速发展时的上个世纪80、90年代来要大得多,这也造成了最近留学人员大批回国的潮流。
事实上,有目共睹的是,凡是能够在国外呆下去的人,绝大多数是不会选择回国的。除了像张朝阳、杨澜等趁着国内处于转轨时期可以迅速积累个人财富的幸运儿外,很多国外留学的中国人明白地意识到,国内纵使机会再多,也未必能轮到自己头上。
笔者在挪威曾经碰到过一个挪威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易卜生国家奖学金并被当地媒体在头版大篇幅报道的中国留学生,应该是很给中国人挣面子。但他还是在拿到博士学位后不得不回国,因为那里学文科的人太多,若想从事易卜生研究只能处于业余爱好的状态,不可能凭此而谋生。他很无奈地对笔者说,如果能够在挪威研究易卜生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但出于现实状况,还是拖家带口回来在某大学里讲授英语。
现在不争的实际情况是,目前留学回国人员从“海归”逐渐沦为“海待”,很多人从国外留学回来就处于长期失业状态,在国外数得上的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在国内找工作时的薪水期望竟然只有每个月1500元人民币,实在令人瞠目。
而且,目前用人单位有一种倾向,不愿意用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因为这些留洋者往往对于本土环境有认知方面的水土不服,难于理解企业运行中的形形色色。
于是,在国外留学的中国人面临着国外工作不好找,国内就业也很不容易的两难境地。
说穿了,用人单位对于国外留学回归人员的歧视,就是对国内流行的各种潜规则的热衷。
很多人在国内时娇生惯养弱不禁风,到了国外却含辛茹苦干那些在国内不可想象的粗重活计,但于今看来,还是为能呆在国外而感到庆幸:毕竟,不必要为有毒食品、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人人自危的治安状况操心。
这样看来,反正国内劳动力丰裕,多为留学生在国外就业出谋划策也算是积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