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勒诺布尔坐落于法国东部阿尔卑斯山区,它四周环山,从市内的任何角落举目一望都可以看到或树木葱茏或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
格勒诺布尔城市虽小,但却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教育和科研中心。据说全市人口中每5个人就有一个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市内云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都在此地设立研究院,著名的核能研究中心,信息技术和电子研究所,以及法、英、德合作 的中子反应堆等都位于此地,格勒诺布尔因此享有“法国硅谷”的称号。
格勒诺布尔还是全法国学生最多的城市,在校大学生6万,教师1万,每年还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此学习。它的大学城名扬全法。著名的格勒诺布尔一大,又叫傅立叶大学,曾出过两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一大批法兰西院士云集于此;格勒诺布尔三大,也就是司汤达大学,是经典名著《红与黑》作者司汤达的母校。
格勒诺布尔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据说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批中国学生抵达此地,加入留学大军,从此开始艰苦的留学生涯。开始专业学习之前,中国留学生必须先过语言关。法语号称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精确的语言,它的语法复杂而严谨。许多国际条约、合同和法律文书都用法文来写,就是利用了它的严谨性,可以将语言上的误解和歧义降至最低。虽然中国留学生来法之前大都在中国国内接受过或长或短的法语培训,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正常交流的水平。于是,许多人虽然取得了留学法国的资格,但还不得不花钱上法国当地的语言学校。
格勒诺布尔当地有很多语言学校,著名的CUEF是隶属于格勒诺布尔三大的一个语言培训中心,该语言中心在法语教育界很有名气;但是它收费高,学期短,一个月要500多欧元。许多人学了一个月后感觉提高不大,于是还得接着学,就这样一个月接着一个月,直到过关为止。这笔昂贵的“语言费”对许多留学生来说是个颇为沉重的负担。
我认识的一对小留学生,从山东过来,就正处在学习语言申请专业的阶段。那个拒绝他们申请的大学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要想成功,法语就得达到法国人的水平。为了提高法语,也为了眼瞅着就快到期的签证,他们去CUEF报名(法国政府规定,只要你在法国学习法语,就有权申请延期居留),可是他们从中国国内带来的钱快用光了,两个人不愿意向家里要钱,于是开始琢磨在格市找工作挣钱。他们送过报纸,看过小孩,刷过盘子,凡是留学生能找到的工作他们基本上都干过。后来,春节到了,他们灵机一动决定包水饺,卖给那些跟他们一样不回国的人。他们还印了一堆名片散发出去,我看过他们的名片,上面写着饺子馅是猪肉、牛肉和羊肉分别搭配胡萝卜、西葫芦和白菜,15欧元100个,果然有人向他们订,他们靠包饺子挣了些钱。我在他们家里还看到从中国国内带来的压面条机,很重的一个铁东西,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卖过面条。
前两天在二手市场碰到他们,两个人在摆摊卖东西,是从中国国内带过来的夜光手镯和雕刻核桃,3欧元一个。他们的生意不错,法国人很喜欢那些雕着花鸟虫鱼和各种人物的工艺核桃,不一会已经卖出去好几个了。他们说歌剧院门口生意更好。
他们住的地方叫“福利院”,房租低,但房子本身还不错,也还干净,专门租给失业和低收入者,但治安不好。他们上课时一般都带笔记本电脑去,来来回回就被几个阿拉伯人盯上了,终于有一天晚上,他们拿着刀子闯入他们的房间把笔记本电脑抢走了,其中一个阿拉伯人还粗野地用门板压着女孩。他们去警察局报案,回来后仍感心有余悸,想换房子,但总找不到更便宜的,所以现在还住在那里。但出来进去总觉得有人盯着他们,女孩子说,她晚上连觉都睡不好了,总听见门窗有响动。
后来碰到他们几次,一次在电车里,一次在家乐福,他们看起来还好,人挺放松的,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女孩还戴了项链,束起头发,显得很精神。我想,到底年轻,经得起折腾。同样的事情发生到我身上,我不一定有这样的耐力和容量。当然,女孩子也抱怨——我没有想到留学会遇到这么多的事情;她说我们来法国留学学习法语,其实是帮助法国普及推广他们的语言,法国人不是很热爱他们的语言吗?他们为什么不但不感谢,不但不制定优惠条件来鼓励,反而向我们收这么高的学费?
抱怨归抱怨,眼下的经济问题还得解决。夏天快到了,听说他们准备去干农活。法国满山遍野的葡萄园、果园,一到收获季节,就会招一些临时工帮忙。摘桃子、草莓、葡萄和西红柿,不但可以吃到新鲜水果,每个月还能挣1000多欧元。他们还说农活干完了还要出去找工作,格市找不到,就到其它城市找,法国找不到,就出国找,只要是欧盟国家就可以。我说,那不错,既旅游,又能挣钱,一举两得。
像他们这样没有家里的经济援助,一切全靠自己,一边学语言,一边申请学校,一边还想方设法挣钱的留学生,是格市留学生里面最辛苦的了。仗着年轻拼搏几年,将来拿到学位回国找一个好工作,是他们的全部心愿。(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