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正在进行
全国青联海外学人工作部和《青年参考》报主办的海归大调查,自10月15日启动以来截至第二周的周末,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在“海归搜索行动”网站(www.haiguiss.org)的实时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外企成为大多数留学生和海归的求职目标,其次是高校及科研机构,而回国创业成为第三选择。
如果回国的话,你打算选择哪类职业?在海归和有意回国的留学生看来,外企是求职的上上之选,多达46%的留学生和海归把外企列为求职的首选目标。高校及科研机构成为第二选择,吸引了16%的海归和留学生。创业是第三选择,有15%的人有此打算。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国企业中国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归国留学生首选外企并不奇怪。他说,尽管近几年国内企业发展很快,但对人才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而且工资水平还不能直接跟外企相比。在外企工作几年后,能力提高了,翅膀变硬了,再做其他打算都有基础。
但是,这位人力资源经理同时认为,公司会对归国留学生和本土学生同等看待。他认为海归的优势有二:其一是外语相对较好;其二是做事态度认真,工作质量有保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车宏生也认为,外企成为留学生的第一选择很正常,因为国企和大多数高校目前仍受体制限制,工资待遇还没有充分与市场衔接。
海归搜索网站的实时调查结果还显示,目前受聘工作的海归中,约有72%的人在半年之内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其中,33%的人在归国一个月内找到了工作,另有33%的海归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时间在3~6个月。
留学生现身说法
周春明(留学新加坡):惟一遗憾的是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尝试去融入当地的文化
我刚考上大学,就接到通知,本校要选派留学生到新加坡。自己当时也没多想,问了几个学长,征得父母同意就出国留学去了。当时的心情是觉得出国是件新奇、冒险的事情,比呆在国内好玩,压根儿没考虑什么专业、工作或值不值的问题。
现在回忆当时在新加坡的生活都还觉得很兴奋,惟一遗憾的是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尝试去融入当地的文化。后来我在其他一些国家接触很多中国留学生,发现他们大都不愿或缺乏沟通技巧来融入当地社会,结果囿于中国人的小圈子里。这似乎是我们这些留学生的通病。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说,充分利用在国外的这段时间,多去学习和接触当地的社会文化。这些和学业没有直接关系的经历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不是当时可以立即衡量的。话说回来,出国留学的目的是学业,学无成绩,其他都是扯淡。我现在在一家跨国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可以简单地告诉大家,对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学生,我们对其学校声誉和学习成绩审核很严。仅凭一段国外的生活经历,不论你是艰难还是轻松地走过来,都是空的。
王前(音)(留学澳大利亚):这次来,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关于出国的原因,两次不太一样。第一出国是大学毕业后两年。大学的很多同学都出国了,那时好像出国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位,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后到底想做些什么,只是想出来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家里也很支持我,毕竟多闯荡闯荡,对年轻人总是有好处的。于是,我联系了一所澳大利亚的学校,去读硕士。
毕业回国后,去了中科院的实验室从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工作,收获很大。但从事研究工作必须有博士学位的训练,单纯的工作经验不能完全代替专业训练。于是,两年后,我申请了大学的奖学金,又一次来到了澳大利亚继续读博士。可以说,这次来,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做。
在国内的时候,我也见到一些学生,因为不喜欢自己的课题,读了两年之后,放弃了学位。而有的人则是因为没有文章发表,尽管毕了业,仍然拿不到硕士学位。可以说,读研究生,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充满风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