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和我互改作文的网友问我如何看待模板和文章结构的问题,我写了些个人体会,欢迎大家批评!
关于模板和文章结构。我也看过各种作文书以及网上总结的模板,刚开始练时也大量套用模版。但是当我看了ETS的几篇5分、6分范文后,我对模板就完全失去了兴趣。ISSUE题目涉及到的都是相当复杂的深层次问题,企图用几个简单的模式套用所有的题目,肯定是不现实的。例如,specialist和generalist的模式被大家广泛套用,先说某一方面的好处,再说另一方面的好处。但是多数人忽视了那篇范文的另外几个特点;一,它的主要内容放在分析over-specialization的危害上,specialist的好处只用了一小部分的篇幅。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很多人套模版时,两部分平均用力,各占一半,重点不突出。但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我们采用折衷的观点,也必须要有一个主要的分析对象,它取决于题目和观点的需要,而不是字数的需要。二,它的前后两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先说specialists的必要性,然后指出overspecialization的危害,中间穿插了specialist和generalist两者作用的对比。而我们很多由于语言能力的缺陷,往往做不到这点,两部分各说各的,基本上互不搭边,给人的感觉不是“全面”,而是“无主见”。
有些题目很复杂,不是现成的模板能够解决的,例如issue 136 "The absence of choice is a circumstance that is very, very rare.",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写不出多少东西。如果采用折衷,说有时候是这样,有时候又不是这样,似乎能凑出不少字数,但写出来的东西绝对是标准的“无主见”,给人的感觉是你根本就对这个题目没有任何“critical idea”。有位网友提出的见解非常有深度,她认为选择的多少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发展程度二是政治环境,然后再指出choice的多少是根据时代和环境而变化的,不能简单地判断多或者少。试问,有哪一个模板能够把这个观点合适地套进去?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不一一列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