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和硕士:由内容来决定――不是每个开设学士学位的专业都进行过改革
德国大学在2001/2002年冬季学期开设的9000多个专业中有1000多个是学士/硕士学位的,并且这个数字以后将不断增加。
第一批学士毕业生早已踏上了工作岗位,在那里他们正和德国大学传统学位的获得者――文理科硕士毕业生展开一场竞争。
对于自己的市场价值,他们也时常感到不太肯定:究竟是毕业年龄低这个优势还是少上了几年大学这个劣势起关键作用?
回答是明确的:这两方面因素都有。经济界长期以来一直敦促高等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但却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它们是更愿意雇用靠死记硬背念出大学来的人(指文理科硕士)还是仍有可塑性的学士。而一些学士或硕士毕业生在面试时得到的是别人不信任的眼光。
相反,在当前关于德国高校体制改革的讨论中,分为学士/硕士两级的学制被视为灵丹妙药:快速、价廉、国际化和符合职业需求 ――这是人们对它的希望。并且随着学士/硕士文凭的启用可以克服德国高校一系列别的问题。甚至从今年起,一些大学将在饱受指责的高校师范教育中推行这个学位分级模式。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受世人赞赏――具体地说是享有盛誉的“常春藤联盟”:它包括的9所名牌大学被视为高效率和财政来源稳定的典范。
德国的实际情况与美国式的理想画面相差甚远。高等教育专家们强调,每个开设学生/硕士学位的专业只有在真正落实了改革时才是好的。对此衡量的标准是规范的学业结构和按欧洲学分转移体系(ECTS)来评估学习成绩。这两点应使得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取得的学习成绩比毕业考试更重要,并使今后在外国上学变得更简单。
相反地,不是所有的分级制学科都给他们的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导和硬件设施又或附加的辅导班,如外语或数据处理课程。
年轻人在对自己的专业和毕业文凭做出选择前应该先仔细看一下各自专业的章程,因为即使是学士学位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
Meng bin译自《南德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