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加仑是瑞士东北部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景色迷人的博登湖畔(Bodensee),是瑞士、德国、奥地利三国交界的地方,属于阿尔卑斯山高原地带。 来瑞士之前听德国大学的同行介绍,圣加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圣加仑大学是瑞士著名的高等学府,尤以经济学见长。据说从这所学校毕业的经济学博士还未离开校园就被欧洲各大公司“抢购一空”,特别是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宝马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更是求贤若渴,趋之若鹜。能到这样的学府工作和学习,自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我相信,来瑞士留学必将会给我的人生留下一笔难忘的回忆。 住房的烦恼 和所有的留学生一样,下车伊始,找住房便成了头等大事。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此种经验,古已有之。衣食住行乃人生第一大要务。其实就发达国家而言“衣”和“食”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超级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质地优良,绝无假冒伪劣之忧。只要有钱,需要买的东西便可信手拈来。但是住房则是另一回事,在欧洲留学,生活费中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房费了,它大约要占生活费用的一半以上。如果要想找到一个环境好、价格又相对便宜的理想住处,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呢。好在来瑞士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早就提前跟未见面的瑞士同行打好招呼,请他们帮助解决一下。所以当我从苏黎世下飞机转乘火车来到圣加仑的时候,杜利克教授的两位秘书已经等候在圣加仑中心火车站的广场上。一番寒暄之后,便打车匆匆来到了我的临时下榻之处~一家私人家庭式旅馆。 圣加仑可谓是一个美丽的“小”山城,我这里之所以以“小”论之,是相对我们国内著名的山城重庆而言。重庆地区人口有三千万之多,而瑞士全国人口加起来才五百多万,所以重庆市的人口数量对于瑞士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如此多的城市人口该怎样生活和管理,中国的山城究竟有多大?两相比较,对于只有区区十几万人口的圣加仑来说,十足更显得“袖珍”了些。 我住的私人旅馆位于圣加仑市西面的山上,周围环境异常优美安静。虽然我来时已是初冬季节,周围一片银白色世界,但是白雪下的草地仍然是一片耀眼的翠绿,真不知瑞士人是怎样改良的草种,使它们在冬季里仍然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房后不远处便是茂密的森林。这里凡是无人居住的地方都被绿色植物群覆盖着,空气中浸满了树脂的清香。朔风吹来,林涛阵阵。清晨一不小心就会被悦耳的鸟鸣声“惊”醒,打开窗子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你会醉了。那拖着大大尾巴的小松鼠和活泼可爱的野兔群会友好的向你致敬,如果恰巧你手边有松果或榛子,小松鼠们便会大摇大摆地跳到你的手上肆无忌惮地大嚼起来。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纯洁无私的爱。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恍然如入画中,不尽使我想起了孩童时代读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我感叹,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 长期居住在私人旅馆,对我来说毕竟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一方面价格比较贵,经济上承受不起,另一方面长期住在旅馆中大家都是公事公办,虽然主人总是微笑服务,但是这种微笑面孔的背后时不时会露出对金钱的向往,令人生厌。再说长期住下去,缺少家庭氛围,我又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喜欢吃家乡饭菜。一闻到瑞士的特产--奶酪的“香”味,便要作呕(其实是臭味,据说越臭的奶酪吃起来越香,如同中国的臭豆腐。奇怪的是我偏爱吃臭豆腐而欣赏不了奶酪,我的感觉是臭豆腐清“香”爽口,而奶酪是浓“香”腻人)。所以每次出国都要自己做饭吃。租房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自己做饭。 我还是一个美食主义者,每饭必究。特别是正餐,丝毫马虎不得,所以长期以来,累积下一个高大生猛的体格。加上东北人性格比较豪爽,于是给瑞士的同行们留下了中国人都健康开朗的印象,也算给国人争了光吧。 坚持自己租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经济上比较节省。出国留学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在餐馆吃一顿饭的开销,等于个人做饭3-5天的伙食费,而且吃得还不舒服,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去做,无非辛苦点罢了。 真得感谢现代科技,7年前出国留学的时候,找房子还得在大学的图书馆、餐厅或阅览室的“留言墙”上寻找租房信息(在欧洲留过学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如今只要“上网”,所有的住房信息便一览无余了。于是我经过一番比较和斟酌,最终在网上锁定了若干目标,轻轻一按鼠标,打印机便轻快地打印出了我所需要的全部内容。于是,我便“按图索骥”,左手持城市地图,右手拿出租房地址,开始在“全城上下”寻找起住房来。用了“全城上下”这个词组有的国内朋友可能会笑话,这未免有些哗众取宠了吧?其实不然,那是国内的印象。因为中国的城市太大,动辄就是几百万人口,而在圣加仑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瑞士“大”城市,步行从城东到城西,大概也就几十分钟的样子。所以尽管锁定了十几个目标,全部看完也就用了3--4天的时间。 我这次出国与第一次不同,记得第一次出国时,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和对周围世界的陌生,所以只要能够找到一所住房便足以“乐以忘忧”了。这次则不同,已经是出国的老手了,随便找一所住房住下来,那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如何得找到一处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住房。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几近苛刻的要求,暨:找的住房既要离大学近,上下班方便(我属夜猫子型,经常工作到深夜);又要距离市场不远,买东西方便;房子要宽敞一些,价格还要适中。所以挑来挑去也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房子。锁定的十几个目标眼看就要“视察”完了,心目中的房子还没有着落,天色又渐渐地暗了下来,已经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踯躅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肚子又开始“饥寒交迫”起来,心情不禁有些烦躁。谁知还真应了那句话,叫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正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位“热心”的老太太,她正牵着狗在街上散步,那老于世故的眼光,一眼就判定出我是一个“住房寻找者”。于是便走上前来,用她那“土”得掉渣的蹩脚、要命的意大利味瑞士德语问我(此处之所以用了如此多的形容词儿,实在是想告诉大家,此位老人家的德语实在太差了,以至于每当我和她用德语聊天的时候,都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说的是“Hoch Deutsch”(德语普通话)呀,比她的德语“标准”多了。):“你是在找住房吧?!”,我有些诧异,思维一时转不过弯来,不知道她何以看出我的心意。“我那儿正好有一间WG的空房(德语中的缩略语,意指几个人合住的一套公寓),很大的,你到我那儿看看吧,或许能满意呢。”她热情而又有些期待地的说。虽然我当时有些垂头丧气,但是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还真地使我振作起来。心里想,十几套住房都看了下来了,还差这么一套吗?万一……。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跟她去了。 这是一套老式住房,3人合租,带厨房和洗手间,家俱齐全,住房宽敞明亮。最让我动心的是寝室内有一套组合沙发,酒后茶余朋友们可以围坐在一起聊天,真得舒服得很呢。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不禁有些感叹,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哇噻!万岁!Gott Sei Dank(谢天谢地)!End gut alles Gute(结果好一切都好)!什么乱七八糟的,反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终于找到一间理想的住房。 但是生活往往会告诉你许多另外的东西。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叫做“乐极生悲”呀!我光顾得高兴了,却忽视了事情的另外一面,根本没注意到老太太在喋喋不休地跟我说些什么,她的德语太差了,连德国人都听不懂的德语我还理她做什么呢。 我顺利地搬进了新居,看着宽敞明亮的房间,心里不由的暗暗得意起来,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呐!”收拾房间的时候,我嘴里还莫名其妙地小声哼起了现代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选段”“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 “Bitte Ruhr!”(请安静)不知什么时候耳边传来了老太太冰冷的声音,我还没回过神来,“在这儿住要保持安静,不允许大声唱歌”,老太太还在继续说。原来在我搬家时,老太太一直没有离开,她在默默地观察着我(不如说是监视我,这是后来体会出的),其实我的声音顶多40分贝,在嗓子眼里哼哼着,自己听着尚且不清楚,何况她老人家还站在门外呢。好在我还没有从搬家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根本无暇去计较她语音中的含义。 我友好的朝她笑了一下,算是表示我的歉意吧。她一声不响地关门走了。我朝她背影吐了吐舌头“真厉害”! 搬完家,累了一身臭汗,赶紧冲个澡凉快一下。从淋浴间出来,我舒服地长长叹了口气,心里惬意极了。一抬头,突然看到浴室门外的墙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分别用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写着:瑞士的水费和电费都很贵,每次洗澡不能超过5分钟!这是什么逻辑?怎么说在欧洲也生活过几年了,这样的事情还第一次碰到,即使在国内也没人这样写呀,这未免太不尊重人了吧?我没好气地将手巾和袜子扔进洗手池,打算顺手将它们洗了。谁知一抬头又发现在水池上方也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能在水房洗涤衣物等,瑞士水费太贵,如洗衣物请到洗衣店去洗!好家伙,条件未免太苛刻了吧!我的房费里包括了水电费呀! 劳动了一天已经很饿了,我决定好好做一顿晚餐,犒劳一下自己。刚刚把电炉打开,房东老人家便及时出现在我的身后,用极其蔑视的口吻问我:“你会用这样的电炉子吗?你们中国一定没有这样的厨房灶具吧?!我告诉你电炉子是不能随便用的,瑞士的电费很贵。这三个炉灶第一个最热,耗电量也最高,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