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欧一年,在旅游期间对各个博物馆非常感兴趣.去过的博物馆和画廊包括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泰德现代画廊,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艺术画廊,格拉斯哥布莱尔收藏馆,巴黎奥塞画廊,卢浮宫,彭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博物馆和凡高博物馆.可惜错过的也不少,包括凡缔岡博物馆,佛罗伦萨尤非兹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罗丹博物馆,还有伦敦巴黎一些小画廊等(别看这些画廊小,但有的就收藏有一些巨作,比如巴黎马摩丹画廊就收藏了莫内最著名的”日出印象”,而佛罗伦萨的艺术学院就有著名的”大卫”像).我比较喜欢画廊,所以不是很喜欢属于世界三大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另一个应该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过两个博物馆也收藏很多著名绘画作品,比如卢浮宫前的”蒙娜丽莎”前就永远人潮汹涌,”传说参观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画, 蒙娜丽莎的眼睛都象是在盯着你看,亲临现场果然此言无虚.另外卢浮宫还收藏著名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梅杜筏之舟”也是赫赫有名.大英博物馆也藏有著名的日本浮世绘”晴空下的富士山”等.
以上几个画廊几乎涵盖了在美国外最好的画廊,当时我比较喜欢印象画,而巴黎奥塞可能是世上收藏最多印象画巨作的地方,自开馆以来,其受欢迎程度有超过卢浮宫之势.馆中收藏了马奈,莫内,德加,塞尚,雷诺,席拉,西格诺等最著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马耐的”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和莫内四幅不同光线下的鲁昂大教堂等,是印象派的圣殿. 而凡高博物馆则是世界上收藏凡高画作最多的地方.凡高只活了37岁,在结束早期的画贩生涯转为专职画家后,其生活一直由他弟弟支持,他弟弟也是他生命中唯一一个爱他的人.凡高一生生活在孤独和不快中.他好象还有同性恋倾向.一次邀高更到居所共同创作,两人在很多方面意见不同而起争执,再加上凡高对高更有奇怪的感情,终于导致高更离开.在和高更一起生活时,他专门画了高更的椅子和凡高的椅子,他自己非常朴素的椅子上放着烟斗烟叶象征麻痹,而高更略显豪华的椅子上放着象征学识的书籍”悲惨世界”和象征光明的蜡烛,可见他对高更的感情.凡高在高更离开时非常伤心和失望,他提着一把刀追上高更,但没有砍下去,他回到住所就用这把刀割下自己的耳朵,从此陷入疯狂,最后,当一次他弟弟因为还没发薪水而拖延汇给他钱的时间后,凡高觉得一生最关心他的人也离开了,就自杀了.他弟弟过后也因为同样的疯病而死(可能是家族病?).凡高作品突破了印象画的意境,被称为后印象画.凡高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作,他们兄弟死后,弟弟的夫人接收了凡高遗作并进行不断的推广工作,终于让世人认识到凡高的伟大.夫人死后,她儿子也就是凡高的姪子继续这项事业,他姪子是个工程师,起先对画不感兴趣,但后来也迷恋上了叔叔的画,最后把画捐献给了荷兰国家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叔叔的作品.而凡高基金会后来筹钱建造了凡高博物馆, 专门展示凡高画作.另外凡高还有许多画作收藏在离阿母斯特丹85里的另外一个叫库伦库勒的博物馆,因为时间不够就没有去,非常可惜.在凡高博物馆中印象最深刻的包括几幅重临日本浮世绘的画作,”席夫宁根海滩小船”,”画家的卧室”,为弟弟诞子画的”杏树开花”,暗示凡高产生绝世念头的”有乌鸦的麦田”等.专家在描述凡高绘画的特点时说他的作品是有人性的,有感性的和生动的.一个如此孤独的人是如此的人性化,是否正说明孤独是他的外表,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他的内心呢?
其实凡高和印象派画作欧美各大博物馆和大小画廊都有收藏.在苏格兰国家画廊就有很多德加的画作.在我学习的格拉斯哥本来没什么著名博物馆,但是八十年代布莱尔收藏馆的开幕迅速让格拉斯哥成为文化名城,并在90年被评为当年的欧洲文化之都.该收藏馆陈列的都是苏格兰富商布莱尔私人收藏,其中印象画作很多.开馆后游人如织盛况空前,不过现在人潮已经减了不少了. 格拉斯哥另外还有一个超小的博物馆叫”圣蒙果”,里面只有一副名画,是达利的作品,画的是身负十字架的耶稣从天堂俯视人间,是博物馆花巨资买来的,博物馆非常小,可能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博物馆,但洋人每逢周末假日就喜欢泡博物馆,所以专门来看这一副画的人非常多,我的一个老师说他每个星期都会去朝圣.
人的审美观好象很自然就跟随着艺术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开始时欣赏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后来发展到印象画,而现在又感受到现代艺术的魅力. 泰德现代画廊和彭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就收藏很多现代派作品,包括毕加索,马第斯,米罗,坎丁斯基,波洛克等等.那时还不懂,所以印象不深,最近才发觉其中的魅力.其实欧洲并不是现代画收藏最丰的地方, 虽然泰德和彭皮杜算是收藏很多了,但大多现代画应该是收在美国,另外苏联则收藏很多马第斯最著名的作品.说起马第斯也颇有传奇性.他的家庭和早期教育和绘画没有丝毫关系,但是二十多岁时一次手术改变了他的一生.在养病住院期间,母亲给他画笔让他解闷,从此他开始迷上绘画艺术,然后考了几次后终于进入艺术院校,从此开始传奇的一生.他一生寻找解决绘画艺术中线条和色彩这对矛盾体,但是始终不得其法,在他八十岁的时候他患上癌症而开刀,在病床上不能创作的他命令他的助手按照他的要求将色彩剪下后进行贴画,他突然悟到这就是解决线条和色彩的方法,在晚年他的画作就都是彩画剪贴,这将他的艺术推到另一个高峰.两次手术改变他个人和艺术的进程,真是神奇.很多马第斯的画会出现一扇窗,而因为平抹和色彩的运用,窗也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壁画,这种画中有画的效果是他的一绝.马第斯的画作早年也不被人欣赏,但有一个俄国人向他邀了很多画,所以他的大多数最有名的画都在俄罗斯,特别是圣彼得堡的Hermitage博物馆,包括”跳舞”,”红色餐桌”,”对话”等. 在”舞者”一画中他运用线条之简单,运用色彩对比之强烈,构图之简单令人过目难忘.在彭皮杜看到几幅马第斯的画,包括”穿罗马尼亚罩衫的女子”等,当时被他强烈的色彩吸引,但还不知道他的地位,现在才知道是和毕加索齐名的当代最著名大师,他也是目前我最喜欢的画家.画家从创作初期到中晚期个人风格的变化和成长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看看凡高,马第斯和毕加索等后期的作品,你简直不敢相信那些他们的早期作品是出于他们本人之手.凡高画作从早期的黑暗色彩到后期的丰富艳丽的颜色,马第斯从早期的模仿印象画到后来的”野兽”画风,平抹和剪纸作品,毕加索从原来的平面写实到后来的立体风格,他们的转变正是他们对艺术理解的进步,也是人类绘画艺术的提升.
欧洲各个画廊和博物馆各有镇馆之宝. 卢浮宫是”蒙娜丽莎”,”无臂的维纳斯雕像”和”张开翅膀的女神”, 大英博物馆有”古罗森塔之石”英国国家画廊是达芬奇的”圣母安尼和圣子约瑟像”,荷兰国家博物馆是勒布郎的”夜巡”和范梅尔的”倒牛奶的女佣”. ”蒙娜丽莎”前,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永远是人潮如织, 英国国家画廊则专门开辟了一个独间”供奉”达芬奇的”圣母安尼和圣子约瑟”,室内灯光调到最适宜的亮度以便于人们欣赏巨作.而”夜巡”则是改变勒布郎一生的作品,因为画家忠于自己的绘画宗旨,把出钱请他画画的夜巡士兵画得面目朦胧,自此就没有人再请他作画了, 勒布郎从此从一个殷实的画家变得穷途潦倒.
游览中最遗憾的是没有用纸笔把观摩时的心情,感受和现场情况记录下来,而这才是参观博物馆和画廊最好的方法,而现在我只能追索头脑中的记忆.当时见诸多洋人手拿着笔,也不是在临摹,原来他们是在储藏他们的记忆. 我想当初就算记录也不会有什么心得的,因为知识和欣赏力的浅薄还不能有很多体会.另外在参观时也错过了那些大作完成之前的素描和草稿,希望以后还会有机会故地重游.记得有一句名言说”艺术是生命的意义而金钱是为了生存”(Arts is for life and money is for survive),以此结束这次博物馆之旅.
wimbledon
写于2003年12月21日
|